近期以来,白酒行业频频上演核心高管的“告别时刻”。
从近期的洋河股份董事、董事长相继辞职,金种子酒总经理挂印而去,到早前贵州茅台、今世缘、水井坊等多家酒企管理层出现震荡,这场席卷行业的人事巨震备受关注。当下,白酒企业受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影响,增长较为困难,酒企高管大变动背后折射出的是白酒行业在多重压力下的深层困境与转型阵痛。
业绩承压与治理困境:高管变动的直接导火索
7月2日,金种子酒发布关于公司董事、总经理辞职的公告。公告提到,金种子酒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的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何秀侠请求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
7月1日,洋河股份发布关于董事长离任的公告。公告提到,洋河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张联东先生的书面辞职申请。张联东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随后洋河又在官网披露新的领导信息:顾宇接任洋河股份党委书记。
就在上个月,洋河刚发布关于董事离任的公告。公告指出,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杨卫国的辞职报告。因工作调动原因,杨卫国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作为白酒老大的贵州茅台也于近期出现人事变动。6月10日,贵州茅台官微发布消息,当日茅台集团召开干部领导大会和党委扩大会议,并宣布了贵州省委有关任职决定。从会议内容来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向平,茅台酱香酒营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贵超二人已正式出任茅台集团党委委员。
5月9日,区域白酒今世缘发布公告称,徐亚盛由于工作变动,自5月8日起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公司提议增选一名非独立董事,并提名冒旭建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酒企高管频繁变动释放多重信号。首先,业绩压力成为高管更替最直接的催化剂。比如金种子酒2024年实现营收9.25亿元,同比下跌37.04%,归母净亏损扩大至2.58亿元,较2023年亏损额下滑超10倍;洋河去年也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形成对比。
其次,渠道库存“堰塞湖”成为酒企难以逾越的大山。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提到,2024 年以来,众多酒企纷纷采取调价手段以应对库存压力,其中包括五粮液、剑南春、郎酒、今世缘、牛栏山、汾酒、泸州老窖等众多头部品牌。然而,酒企调价行为暂未对库存压力产生明显改善,根据2024年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年报,20 家白酒上市公司存货达到1683.89 亿元,同比增加192.9亿元,其中13家存货集体增长,相较于2022、2023年,库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社会库存量居高不下,经销商库存周期长,价格倒挂现象频发,侵蚀渠道利润与信心,企业回款承压,这些都使得酒企管理层面临巨大的销售目标压力。
另外,部分白酒企业也存在战略摇摆与执行力不足问题,部分企业高端化战略遇阻,次高端市场厮杀惨烈;同时,新兴渠道布局缓慢,未能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执行力问题成为董事会问责高管的常见理由。
行业结构性困局:人事震荡的深层土壤
从行业因素来看,白酒行业正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期,行业结构性困局凸显。
京东消费研究院报告显示,Z世代购买白酒比例不足30%,远低于传统消费群体。年轻一代对传统白酒文化认同度降低,更偏好低度酒、洋酒等替代品,白酒消费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挑战,这也意味着白酒的消费代际断层加剧。
对此,不少白酒企业纷纷选用更年轻的管理人员,试图挖掘年轻市场。中国酒业协会也指出,85年至 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和职场新人成为白酒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积极拥抱年轻消费者、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之路成为当下白酒企业的必修课题。
从竞争维度,白酒的存量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行业产量连续多年下滑(2023年已不足2016年峰值的一半),市场进入残酷存量博弈阶段。头部品牌凭借品牌与渠道优势挤压区域酒企,行业集中度提升伴随大量中小酒企的生存危机,管理团队稳定性自然受到冲击。
从资本角度,近两年白酒板块整体下跌,多家酒企股价腰斩。以2024年为例,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收盘,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五粮液一家年内股价上涨,其余19家股价全部下跌;今年以来,已经有酒企的股价跌出近5年新低。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白酒股的估值逻辑正从“高增长溢价”转向“稳健分红要求”,对未能兑现业绩承诺的管理层容忍度急剧下降。
正因如此,在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当下,酒企们大多寄希望于人事变动,来寻求更多的发展思路。
人事巨震的行业信号:变局已至,转型加速
“白酒企业主动换帅释放的是求变信号,头部企业如茅台、五粮液近年也调整营销体系负责人,引入数字化、年轻化背景高管。这意味着企业已经认识到,应对变局必须依靠具备新思维、新能力的管理团队,人事调整成为战略转型的准备工作。”一名白酒从业人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
相比一线酒企,区域酒企在当下更是响起生存警报。以金种子酒为例,2022年,金种子酒引入华润战略投资。同年7月,何秀侠及多位华润系高管便入驻金种子酒,就任总经理等职位。但三年过去,华润系高管未能扭转业绩亏损态势,而华润酒业自身也面临调整,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也于近日离任。
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区域白酒品牌高管动荡尤为频繁,折射出其在品牌力、资金实力、渠道管控上的劣势。行业洗牌期,缺乏差异化优势的中小酒企管理层将首当其冲承受压力,“船小浪大”成为真实写照。
好的一面在于,人事变动潮倒逼行业反思传统路径依赖。比如从依赖政商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中国酒业协会报告指出,在价格带表现方面,2025年1-6月白酒市场经销商、零售商反馈市场动销最好的前三价格带分别为100-300元、300-500元、100元及以下;中低端畅销价位带由300-500元进一步向100-300元下沉。这预示着“民酒新时代”加速来临。
此外,酒企也正从渠道压货转向消费者运营,从传统媒介投放转向数字化精准营销,从单一品类向低度、利口化产品拓展,新的管理人员无不强调创新突围。
由此可见,白酒行业的人事动荡,是传统增长模式遭遇时代挑战的必然反应。高管更替只是表象,其背后是行业必须直面消费断层、存量厮杀与资本重估的残酷现实。这场人事巨震,既是行业困局的集中爆发,更是深度转型的觉醒信号。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