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透视镜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关于美团高管称“外卖爆单大都是泡沫”的争议,本质是当前外卖补贴大战中行业矛盾的集中爆发。结合美团高管王莆中的核心观点及多方反馈,关键信息如下:
一、泡沫的真相:订单激增背后的虚假繁荣
补贴催生的非理性需求
美团高管王莆中直言,当前即时零售市场单日2.5亿订单中“绝大部分是泡沫。这种泡沫体现在:
0元购与极端低价订单:如1元买12瓶水、16元减16元“0减券”等促销,刺激用户因“薅羊毛”而非真实需求下单。
非必要消费激增:奶茶、咖啡等品类因补贴出现大量囤积单,部分用户下单后弃取,造成食物浪费。
到店自提计入外卖数据:美团将用户自提订单纳入外卖统计(如香港市场自提占1/3),被质疑“刷单”。但王莆中辩称这是全球通用模式,且能降低配送成本。
商家与骑手的双重挤压
商家亏损经营:有餐饮老板反映,平台未经同意强制上架“满25减12”等活动,导致实收仅5-6元,远低于成本价,每单亏损超10元。
骑手超负荷运转:虚假订单(如20斤五花肉虚假跑腿单)和爆单压力导致配送混乱,骑手因超时罚款和安全风险不堪重负。
二、美团参战逻辑:被动卷入的“囚徒困境”
“不跟即死”的竞争态势
美团本欲避免价格战,但阿里(500亿补贴)、京东(百亿补贴)的入局迫使其反击。王莆中称:“别人到你的地盘非理性冲击,不参战连转型AI的机会都没有。
低成本反击策略:美团通过自提订单、精准补贴(如定向发券)降低投入,宣称1.5亿单的实际成本远低于阿里推测的8亿元。
行业无赢家的现实
商家成最大牺牲品:堂食与外卖比例从3:1逆转为1:7,实体店沦为打包站;消费者习惯低价后,堂食定价体系崩坏。
用户忠诚度未提升:补贴停止后,跟风用户迅速流失。京东原计划通过外卖引流电商,但转化率极低。
三、行业反思:泡沫破裂后的连锁反应
监管介入与行业自救
政策反内卷:56个地区监管部门专项整治“低价倾销”,《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规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价销售。
商家联合抗议:遵义餐饮商会发倡议书,呼吁停止“0元购”,称其“毁掉实体店生存根基。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质疑
外卖本质利薄:王莆中指出,全球最成功的外卖平台DoorDash利润率仅3%,而中国外卖行业2024年总利润仅300亿,利润率互联网垫底。
资本引流逻辑失效:京东希望用外卖为电商引流,但用户并未形成跨品类消费习惯;阿里试图复活饿了么,但1500亿亏损后追加500亿被讽“德州扑克输光筹码后的加注。
四、未来走向:从价格战到价值重构
回归效率与服务
美团呼吁行业关注履约稳定性与体验优化,例如提升智能调度系统能力,而非依赖补贴。部分分析认为,外卖市场最终将回归美团与阿里两强格局,京东可能退出。
消费者理性觉醒
用户逐渐意识到:低价伴随的是品质下降(商家压缩成本)、配送延迟及健康风险(单日多杯奶茶致糖分超标)。长期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平衡用户、骑手、商家、平台四方利益。
结语
外卖市场的泡沫本质是资本裹挟下的虚假繁荣。王莆中的“泡沫论”既是美团对非理性竞争的批判,也是行业困境的缩影。当补贴潮水退去,平台能否从“烧钱抢单”转向“效率竞争”,将决定外卖行业能否跳出“无赢家”的死循环。对消费者而言,眼前的“0元奶茶”终需以更高的隐性成本偿还——无论是健康代价,还是未来被垄断支配的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