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解决公司现有用房面积不足、多地租赁研发办公的问题,公司拟在深圳建设先进数字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先进软硬件研发环境和实验室,加大研发设备及优秀研发人才的投入,开展中试线、软硬件检测中心以及软件开发工具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司研发和生产效能,同时开展电力光计算技术、量子局放传感器、数字化电力电子装备、新一代电力专用网络安全防护装置、智能软件等前瞻性技术研发并实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保证公司产品技术的领先和新产品的开发,有效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年大型企业数字化应用研发经验,具备搭建全领域数字化应用的能力,协助客户构建覆盖生产、管理、经营全业务应用数字化能力架构,打造敏捷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和数字化服务,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提供决策支持和商业洞察,夯实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
综上,公司将凭借严格的研发管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将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公司现有用房面积严重不足问题,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贯彻“两化协同”促进“两型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的战略机遇,致力推动数字电网技术革新和产业生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AI 驱动的电力能源数字化领域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公司也存在着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薄弱的劣势,面临着高新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
目前公司的研发场地难以匹配未来数字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研发创新的能力和速度。在深圳建设研发基地和交付中心,可以解决公司办公研发场地不足的问题,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2)推进公司发展战略落地的需要
公司是能源行业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致力于通过量子传感、AI 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重构电网信息化生态 服务好能源行业,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公司的行业地位,布局物理电网数字化技术研发环境,加强先进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发展,基于云管边端体系孵化具有技术核心能力的软硬件产品,攻坚电力系统建设三大难关。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体系化布局,整合分散研发资源,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场景验证”全链条体系,推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地,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3)本项目有利于改善公司的研发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
面对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新技术应用和新需求,需要更强大的研发团队和配套设施提供研发支持,开拓新的方向和领域,而研发最重要的核心是人才的建设,公司一方面注重从团队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一方面注重外来人才的引进。公司在深圳建设集中的研发中心,可以建设先进的研发环境,提供更好的研发平台,有助于公司利用深圳科研机构资源丰富、高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吸引和凝聚高素质人才,形成“技术—人才—场景”的正向循环,解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助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4)前瞻性技术储备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
前瞻性技术储备是 IT 公司在激烈竞争与快速迭代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技术储备是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通过提前布局 AI、光计算、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企业可形成技术代差优势与先发红利,如亚马逊 AWS 凭借早期投入主导云计算市场。
其次,面对技术突变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储备多领域技术能构建风险防御机制,微软凭借Azure 成功转型,而诺基亚因忽视智能手机技术走向衰落,印证了“颠覆者与被颠覆者”的生存法则。此外,前瞻性技术驱动创新裂变,特斯拉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开辟软件服务新赛道,谷歌量子研究衍生出算法优化等溢出价值,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从生态构建角度,技术储备不仅吸引顶尖人才形成“创新飞轮”,还能通过开源体系或标准制定掌握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技术储备关乎战略安全与社会责任,华为海思芯片研发与绿色计算技术既是企业生存保障,亦符合国家战略与 ESG 趋势。
然而,技术储备需平衡投入风险,微软通过“云优先”战略聚焦资源,谷歌 X 实验室以“创新漏斗”控制试错成本,产学研合作与敏捷迭代则进一步优化投入效率。前瞻性技术储备是企业将技术预见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它决定了企业是引领变革还是被时代淘汰,唯有持续投资未来,方能在技术浪潮中锚定航向。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公司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培养了团结有力的技术团队,为研发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公司深耕电力信息化领域 8 年,已形成从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能力,公司业务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主导完成“数字电网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电力信息化应用场景熟悉,深刻理解电网系统全环节特点,了解客户的痛点。
公司围绕数字电网建设及电力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坚定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公司聚焦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技术,拥有全国产化 MEMS 传感芯片从设计到制备的全链条核心技术能力,并自主研发了功能性能指标领先的磁场、电场、气体组分、压力、温度等全国产化 MEMS 传感芯片,以及“伏羲”系列电力芯片等核心技术能力及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公司成功获批国家能源数字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数字电网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2)公司拥有独特的分级研发管理体系
为保障研发和业务的平衡发展,公司构建了“一体三环”研发组织体系:
“内环”为技术研发中心,负责研发方向的顶层设计、跨单位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牵头实施和底层共性技术的开发;
“中环”为下属专业公司研发部门,负责各专业公司具体课题的研发;
“外环”为专业公司事业部,加强工程应用研发、集成创新研发,负责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整个体系通过“三环”间的有机互补,实现从需求、研发、应用到反馈的产研闭环,形成技术研发与业务需求的良性互动,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组织保障。公司依托“一体三环”研发体系,牵头承接了 5 项国资委“1025”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6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数字电网技术装备产业链及新型网络应用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积极开展基础前瞻性研究和产品孵化预研,同步推动产品敏捷化定制开发和升级迭代,加快产品入市周期,形成“云管边端芯”技术装备优势。
(3)公司增加研发投入,具有经济可行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研发投入,每年将营业收入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环节。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开展研发投入,预计可以填补公司多项产品空白,也可以由研发推动产品持续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市场对公司产品认可度,带来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3、项目主要研发课题
本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以现有研发体系为基础,通过新建相关实验室,引进先进实验测试软硬件设备,扩充研发技术团队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技术研发实力,并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充实公司的基础性及前瞻性研发的技术储备,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拟进行的研发课题如下: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新型局部放电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研发一款亚微伏 / 厘米级分辨率、宽频响应(射频至太赫兹)及无扰动特性的局放监测传感器,突破传统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弱、灵敏度不足等限制,实现对局部放电信号的超灵敏探测与精准识别等内容。
油中溶解气体高效分离及比色阵列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开展油中溶解气体高效分离及检测装置开发,重点攻克高柱效复合分离填料设计、油中溶解气体微型高效分离柱研制、高灵敏度半导体比色阵列气体检测器研制,构建“新元件-新技术-新装备”的高柱效、高灵敏度、低功耗油中溶解气体分离及检测技术体系等内容。
模块化智能架构设计软件研发。主要包括建设智能化、可装配的软件研发管理与运营平台,聚焦打造可视化企业架构组件、标准化需求设计模型、智能化开发与发布引擎,并配套建设群智化研发机制与研发资产运营平台等内容。
适应新一代电力本质安全体系。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国产化密码技术筑牢设备身份认证与通信加密基础,依托 AI 驱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威胁实时检测与主动防御;结合电力物联网终端可信接入与数据分级保护机制,确保源一网-荷-储全环节数据可信流通;创新运行安全动态评估与故障自愈技术,提升电网抗攻击与故障快速恢复能力。等内容。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算力需求的光计算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攻克电力光计算底层物理机理和专用架构设计的核心技术、电力专用的光计算芯片设计及封装的核心技术、解决电力行业特定问题的专用新型光计算软件技术、兼容电力设备接口和协议的光计算接口与通信协议技术等支撑光计算在电力系统中实用的关键技术,掌握光计算实用化的整机装置生产调试技术等内容。
数字化构网型电力电子设备。主要包括开发兼容多种新能源的频率自持与电网电压支撑控制技术赋予电力电子设备构网型能力,通过软件自定义实现电力电子设备的远程升级、远程控制与广域协同控制,实现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的可观可控等内容。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预计投入 78,040.00 万元,本项目建设工程投资 53,988.30 万元,本项目设备投资 7,616.53 万元,本项目设备投资 7,616.53 万元,本项目的建设期为 3 年。
5、项目选址及土地使用情况
本项目的拟实施地点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和广州市黄埔区,项目意向地块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 02-01 地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12,095.5 平方米,总计容面积约 74,990 平方米。
截至目前,项目建设主体数字平台公司已通过宝安区重点产业项目供地相关政策要求的遴选,宝安区相关政府部门正在按流程在推进供地工作。
6、项目环保情况
本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的污染物主要为少量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均按照相关要求排放和处理。本项目不产生实验废气、废水、危险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和要求。
7、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有助于提升公司研发技术实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保障公司持续发展。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