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监督更具实效、让企业更感温暖?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大积极探索实践监督联动工作,通过建立人大监督与审计、财政、政务服务等行业部门联动机制,以“机制联建、问题联解、效果联评”为抓手,打出监督“组合拳”,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程序性监督到实效性监督的转变,为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注入人大力量。
1
同频共振:以顶层设计推动“双向奔赴”
人大监督权威性强但专业力量有限,部门监督专业精准却刚性不足。如何破题?长兴县人大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造贯通协同的监督体系。
长兴县人大与县审计局共同推动建立“5+1”联动监督制度,涵盖计划共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整改协同和结果共用五大机制,并配套考核激励办法。随后制定《审计整改联动协同工作规范》,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层面的技术性标准,实现监督流程标准化、可操作化。此外,还联合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推出多项贯通协调实施办法,彻底改变以往监督力量分散、整改落实偏软的局面。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兑现慢、申报材料繁等问题,县人大财经委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项监督,全流程排查惠企政策“发布—申报—审核—拨付”环节。通过联动监督推动,政策兑现效率提高10%,全年拨付惠企资金6.07亿元,真正实现“速度”与“温度”的统一。
2
精准聚焦:以问题联解推动“政策落地”
长兴现代纺织产业基础深厚,但近年来面临着外部政策竞争和企业外迁压力。县人大创新实施“计划共商、过程共管”动态联动模式,聘请经信、审计、科技等部门专家担任财经委咨询顾问,共同调研把脉。
通过走访30余家企业、开展多次座谈,调研组找准政策盲点、要素瓶颈与服务短板,梳理形成四大类25项具体问题的“整改清单”,推动审计部门将相关整改纳入年度重点。
夹浦镇丁新纺织产业小微园曾受制于环评手续复杂的问题,影响了开工。据此,调研组将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治理情况作为切口,开展专题调研,并推动涉企中介改革行动开展,引导中介服务提质增效。不久后,小微园的相关手续以“打捆”形式审批通过,整个园区也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长兴县人大持续跟进监督,推动出台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上半年,成功落地纺织类项目14个,总投资35.8亿元,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3
闭环督改:以效果联评推动“难题清零”
营商环境优化,最终要体现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2022年起,长兴县人大连续3年开展“寻访纾困助提质·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代表定期走访企业、收集诉求。
2024年,长兴县人大与县政务办强化协作,建立“一周一交办、一月一督促、一季一测评”闭环机制。通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平台每周发布《问题反馈单》,要求部门一周内反馈进展;每月针对疑难问题共同会商;每季度组织代表和企业开展满意度测评,真正形成了“企业有呼、监督有应”的良性循环。
浙江耐施实业有限公司因土地复核验收受阻而暂时停滞。代表通过《反馈单》提交问题后,县人大联合政务办启动协调机制,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一个月内帮助企业完成验收;浙江志辉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面临融资难题,县人大会同多部门专题协商,帮助企业获贷3000多万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以来,发布《问题反馈单》49期,推动解决涉企问题247个。一桩桩“小事”的解决,温暖的是人心,优化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信任。
来 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