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证监会处长、南方基金副总等“资深履历”的行业老人,邓召明执掌鹏华基金数年间,这家成立超26年的公募巨头正陷入多重尴尬:核心混合基金规模从2021年底的1572亿元“腰斩”至2025年上半年的781亿元附近;多只权益类成立以来亏损幅度惊人,部分产品亏超50%;
基民在论坛怒刷“最烂基金”,但鹏华基金2022-2024年仍分别收走约38亿、34亿、31亿管理费。曾经的行业先锋,为何在“资深高管”治下沦为基民口中的“亏损制造机”?
近四年混基规模“腰斩”缩水超790亿
鹏华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批公募基金公司,曾以产品线丰富、权益投资表现亮眼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但在邓召明(兼具证监会、南方基金履历,后任鹏华基金总裁、党总支书记)主导管理的周期内,其核心的混合基金规模出现断崖式下跌。
数据显示,2021年底鹏华混合基金规模达1572亿元,彼时在公募行业仍属第一梯队;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这一规模已缩水至约781亿元,降幅超49%,近乎“腰斩”。
对比行业整体,2021年以来权益市场虽有波动,但头部公募混合基金规模多呈稳步增长或小幅调整态势,鹏华的大幅缩水格外扎眼。
邓召明团队的战略布局是否偏离市场需求?投研体系的战斗力是否在持续衰退?目前不得而知。
多类基金“巨亏”:权益、QDII双双折戟,基民被深度套牢
鹏华基金的亏损“黑洞”覆盖权益类、QDII等多个领域,不少基金的长期业绩堪称“灾难级”,却并未阻碍管理费的“旱涝保收”。
鹏华中证高铁产业A(160639.OF):2015年5月成立,截至目前成立以来亏损幅度高达57.50%,年化回报为-7.97%。A股同期历经牛熊,如此深度的长期亏损,意味着投资者若持有至今,资产近乎“腰斩”。
此外,市值研究员发现,鹏华致远成长C(011472.OF)、鹏华创新成长C(011461.OF)等多只混合型基金,成立以来亏损幅度在27%-37%区间,年化回报持续为负。
鹏华旗下多只QDII基金同样表现拉垮:鹏华全球中短债美元现汇C(008321.OF)、鹏华全球中短债美元现汇A(006285.OF)、鹏华全球中短债人民币C(008320.OF)等,成立以来分别亏损46.28%、44.58%、44.50%,年化回报全为负数。
业内人士表示,海外投资考验全球视野与风控能力,而鹏华QDII产品的长期亏损,暴露其在海外资产配置上的严重短板。
更讽刺的是,基金亏损并未影响管理费收取:2022-2024年,鹏华基金分别收管理费约38亿、34亿、31亿——基民账户不断缩水,基金公司“腰包”却依旧饱满,这种“不管业绩好坏都赚钱”的模式,如何让投资者信服?
基民怒火滔天,论坛骂声一片,“最烂基金”“骗管理费”成关键词
市值研究员还发现,在鹏华汇智优选混合A的基金吧里,基民的愤怒几乎溢出屏幕:“这只是基金中最烂的基”“赶快换人吧,纯属是为了赚管理费的”“怎么做上基金经理的,自从成立就一直大亏”……类似吐槽帖比比皆是,部分帖子互动量超千次,不满情绪高度集中。
也有基民吐槽“涨不上去,跌不下去,仓位那么低都不知道做什么”;更有投资者直言“这基金坑死人,以后再也不买基金了”。
基民的怒火,本质是对“基金长期亏损却照收管理费”的强烈不满——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初心,在鹏华这里似乎异化为“不管业绩好坏都赚管理费”。
而邓召明作为公司核心管理者,在基金业绩持续拉垮、投资者信任流失的情况下,又该承担怎样的管理责任?
“资深背景”难掩治理失效,鹏华基金路在何方?
邓召明的证监会、大型公募履历,本应凭借专业经验为鹏华带来治理升级与业绩突破。
但市值研究员发现,现实却是:混合基金规模腰斩、多类基金长期巨亏、基民怨声载道,管理费却照收不误。
这暴露出鹏华基金在投研能力、风险控制、投资者利益维护等方面的深层缺陷。在公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若不能正视基民诉求、解决业绩顽疾,鹏华恐怕会在“资深高管掌舵却持续失能”的怪圈中,进一步失去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