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推进。
9月5日,证监会修订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出炉,这也意味着历时两年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再下一城。
整体来看,《规定》共6章28条内容,主要包括降低认申购费率、优化赎回费安排、规范销售服务费、聚焦个人客户服务、明确平台法律定位等。
来源:证监会官网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证监会修订基金销售管理规定,针对公募基金销售领域存在的问题,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引导市场各方主体由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引导投资者积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推动形成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新生态,这正是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最后关键一步”。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196家公募机构共管理12572只基金,管理费用合计为623.13亿元。对比2024年上半年全行业11762只基金、收取614.69亿元总管理费的情况来看,单只基金在今年收取的平均管理费已有所缩减,从522.61万元下降26.96万元至495.65万元,同比减少约5.2%。
而在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10714只基金收取的总管理费用仍高达713.05亿元。这意味着费率改革两年来,公募管理费规模整体下降了12.6%,单只基金的平均管理费则下降了169.88万元,降幅达25.53%,接近三成。
费率改革三阶段分步走
回顾过去,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已历经两年有余。 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正式拉开“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 费率改革三阶段分步走的序幕。随后,监管通过限制新注册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上限、推动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问世、优化交易佣金分配制度等举措推动基金降费。此次《规定》聚焦销售费用角度,标志着费率改革进入“最后关键一步”。
公募基金费率三阶段改革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证监会
在费率调整上,《规定》将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将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0.6%、0.8%,调降至0.3%。
同时,《规定》还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将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将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调降至0.15%/年。
新经济e线获悉,从费率调整方向来看,此次改革主要聚焦于优化赎回安排,约束短期行为,引导长期投资,同时差异化佣金安排,大力推动发展权益类基金。
其中,《规定》将现行“赎回费部分归基金资产所有,部分归基金销售机构所有”的制度安排优化为“赎回费全部归基金财产所有”,引导基金销售机构通过提供持续性服务,由赚取“流量”收入向赚取“保有”收入转变。
同时,《规定》统一了赎回费收取标准,明确除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外,各类基金及其份额均按相同标准收取赎回费;并对投资者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有助于鼓励投资者摒弃热衷炒作的“短期行为”,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除此之外,《规定》还对权益类基金和非权益类基金进行了区分,对于向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形成的保有量,继续维持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30%的上限,对于向机构投资者销售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形成的保有量,将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有望激励销售机构重点发展权益类产品,助力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的形成。
年度让利投资者约300亿
新经济e线注意到,整体而言此次改革的销售费率调降幅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具体影响上,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上海证券报》报道指出,本次调降销售环节费率可以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公募基金的三阶段费率改革累计每年可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当前开放式基金的最高申购费率情况显示,已满足调降后上限要求的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数量占比仅分别为49%、11%、34%。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4年基金行业销售服务费收入合计为276.73亿元,预计此次改革后静态销售服务费收入减少约110.53亿元,降幅达到40%。
以往旧模式下,部分代销机构或过度依赖赎回费作为收入来源,鼓励投资者频繁交易,而此次调整也将推动销售机构收入模式转变,即从过去依赖“交易佣金”(认申购费)和“流量费用”(销售服务费)的模式,转向依赖“保有量”带来的尾随佣金以及基于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的投顾服务费。
除此之外,《规定》还体现了监管聚焦个人客户服务和权益类基金发展的明确导向,鼓励销售机构持续做好个人投资者服务和长期陪伴,努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同时通过设置差异化的尾随佣金支付比例上限,促进权益类基金发展。
在代销机构角度上,随着改革落地,有观点认为,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庞大用户流量和便捷交易渠道,费率下调可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基金,增加平台基金销售规模和收入;同时,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而银行作为传统基金销售渠道,拥有广泛的网点和客户资源。费率下调后,银行可通过加强客户服务、优化销售流程等方式,巩固和拓展基金销售业务,同时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专属优惠活动,吸引客户购买基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强化业绩基准‘锚定作用’
据新经济e线了解,除了第三方销售机构外,此次费率改革无疑也对公募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后的费率体系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盈亏情况的标尺,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约束,避免投资风格漂移,激励基金管理人推出策略清晰、风险收益特征明确的产品。
在历史数据上,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1226.79亿元(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46%),其中尾佣规模为346.52亿元(占比28%),预计此次改革后静态尾佣规模减少约42.86亿元,降幅为12%。
对此,有分析认为,头部基金公司凭借品牌优势、投研能力和客户基础,在费率下调背景下,能通过规模效应弥补费率下降带来的收入损失。费率下降后,更易吸引投资者,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注重创新的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推出创新型基金产品,如浮动费率基金、ETF创新产品等。这些产品通过创新收费模式或投资策略,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在费率下调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投入。
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规定》针对不同持有期限制定不同的赎回费率,约束了短期套利行为,鼓励中长期投资。此前,基金的赎回费率没有统一规定,部分基金的C类份额免收赎回费,且A类份额在持有一段时间(如90日)之后也可能免收赎回费。而此次规定统一了赎回费率标准,且在持有六个月以上时才可能免收,进一步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ETF、同业存单基金和货基可另行约定赎回费收取标准,未来或将吸引部分短期投资偏好的资金进行转移。
另有观点指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的重要举措,其意义不仅在于降低费率、让利投资者,更在于促进机构业务模式与服务能力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投资者获益、机构稳健经营、市场健康运行”的良性循环生态。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