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再融资市场热得发烫,8000亿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看着这些数字,我坐在黄浦江边的办公室里,手里的咖啡突然不香了。这让我想起2007年那场狂欢,当时也是人人都在谈融资、谈扩张,结果呢?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数据显示,定向增发成为主流工具,108个项目募资7564亿。化工、机械、半导体这些行业吃到了最大蛋糕。表面看是实体经济受益,但作为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机构们正在玩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一、强者恒强与物极必反
这个市场有个铁律:「外部杠杆型行情」下必然出现"强者恒强,物极必反"的现象。现在的市场就像个醉汉,被各种消息推着走。但散户往往把股价上涨归因于消息面刺激,这完全是"张冠李戴"。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某公司发布利好,股价应声上涨。散户蜂拥而入,殊不知这不过是机构在借势拉升。等到股价涨到高位,机构开始悄悄撤退,留下散户在高位站岗。这就是反身性理论在作祟——股价和消息互相影响,形成"马太效应"。
这里介绍一下「定级分区」,是通过系统量化「机构交易特征」后,通过比对、分类得到的四种机构数据。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四个等级区域:
可以看到红色框部分(一级区和二级区交替阶段)是机构资金主导股价的时期。有趣的是,这一阶段股价并非一直上涨,中间有过快速下跌。但如果看数据就不会恐慌,因为这是机构故意降低活动频率,等着散户互相踩踏。
二、机构锁仓的秘密
看看这张图,这是2024年"9.24"行情中的惠威科技。橙色框里的区域显示的是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一级区代表机构积极参与,二级区则是典型的"机构锁仓"行为——他们故意降低交易频率,等着散户互相踩踏。
最讽刺的是,当股价快速下跌时,大多数散户会恐慌出逃。但数据告诉我们,这恰恰是机构在"钓鱼"。他们就像老练的渔夫,知道什么时候该收网。
再看华统股份的例子:
同样是"9.24行情",这只股票却一路下跌。为什么?因为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四级区——机构根本不参与。这时候任何反弹都是昙花一现。
面对8000亿的再融资盛宴,散户要想不被收割,就必须看清资金的真实动向。传统的方法已经失效了——K线图、技术指标在机构面前就像小孩的玩具。
我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个市场没有救世主,只有数据和规律不会骗人。通过长期跟踪资金行为数据,我们才能识破机构的把戏。
南开大学田教授说再融资资金精准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这话没错,但别忘了这些钱最终要有人买单。当银行理财、保险资金这些"聪明钱"大举参与定增时,普通投资者更该提高警惕。
记住一个真理:当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机会的时候,风险往往已经悄然降临。
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数据是我们唯一的盟友。与其盲目跟风8000亿的再融资狂欢,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市场的内在规律。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