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国家必须立刻停止买俄罗斯石油,还要对中国加征50%到100%的关税——这样才能结束战争!”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致全世界的信”,再次将国际舆论推向风口浪尖。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帖文,不仅延续了他一贯强硬的“交易艺术”风格,更将矛头直指中国,试图以“关税大棒”逼迫盟友站队,却意外暴露了美国霸权在全球舞台上的裂痕。
特朗普的涉华言论并非孤立事件。之前他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坦言,俄乌冲突是他“唯一没能搞定”的外交难题。这位曾自诩“擅长与普京打交道”的总统,如今却陷入了尴尬:谈判桌上拿不出具体方案,只能在战场外制造声势。他嘴上喊着对俄“强硬”,却又称局势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暗示泽连斯基与普京都有责任;转头便将矛头转向中国,声称“只要北约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就能利用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结束战争”。
这种看似“神逻辑”的关联,实则暴露了特朗普的策略本质:将国内“交易思维”复制到国际政治,试图用经济施压代替外交智慧。在他的认知里,全球经济是一张可以随意涂写的画布,关税是“画笔”,制裁是“颜料”,只要盟友跟着美国“统一行动”,就能逼迫俄罗斯回到谈判桌。然而,现实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并非美国口中的“影响力操控”;而关税作为贸易手段,更不可能成为解决地缘冲突的“终极武器”。
特朗普的“关税攻势”早已不限于中国。他还向欧盟、G7国家施压,要求同步对中国、印度加征关税,甚至放话“否则就是浪费美国的时间和金钱”。但盟友们的反应却异常冷淡:
欧盟:私下抱怨“不可能实施”。欧盟官员明确表示,50%-100%的关税“几乎不现实”——一方面,欧洲经济刚从能源危机中缓过劲,对中国商品加税将直接推高通胀、损害企业利益;另一方面,欧盟更忌惮中方反制,毕竟中欧贸易额高达8000多亿欧元,任何单边制裁都可能引发“两败俱伤”。他们更倾向于用“加强对俄能源制裁”等方式替代关税,而非陪美国“玩火”。
加拿大:“谨慎到不敢表态”。作为G7轮值主席国,加拿大之前主持完财长会议,却在声明中只字不提“支持关税”,仅含糊表示“讨论了潜在经济措施”。背后原因不难理解:加拿大正试图修复与中国、印度的关系,减少对美依赖——甚至还启动了印加关系修复,同时向中国释放善意信号,此时若跟随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无异于自毁外交成果。
G7内部矛盾公开化。除了欧盟和加拿大,日本、韩国等盟友也各有顾虑:日本依赖中国市场,韩国担忧供应链断裂,就连美国的“铁杆”英国,也在私下透露,需评估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一场由美国主导的“关税联盟”,还未启动就已遭遇无声的抵抗。
特朗普或许忘了一个基本事实:贸易的本质是纽带,而非武器。当美国试图将关税作为施压工具时,最先受伤的可能是其自身及其盟友。
从历史看,特朗普任内发动的对华关税战早已证明“没有赢家”:2018年加征的关税导致美国企业成本增加、消费者负担加重,据海外经济研究所测算,仅对华关税就让美国年均损失约1250亿美元。
如今若将关税幅度提升至50%-100%,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将呈几何级放大。欧盟官员的担忧并非多余: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加税,欧洲本土相关产业固然能短期受益,但依赖中国市场的化工、机械等行业将遭受重创,最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就业危机和通胀反弹。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信任裂痕。美国强行要求盟友牺牲自身利益配合“关税联盟”,本质是将单边霸权凌驾于多边合作之上。加拿大试图修复与中印关系、欧盟坚持“战略自主”,都是对这种霸权逻辑的无声反抗。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关税战没有赢家,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当美国将贸易伙伴视为“对手”,将盟友当作“棋子”时,全球经济的“信任之网”正在被撕裂。
面对特朗普的无端指责和关税威胁,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而坚定:
拒绝“背锅”:中国与俄乌冲突无任何关联,始终秉持中立劝和立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美国将中国卷入冲突的企图,本质是转移自身外交失败的责任。
捍卫利益:中国根据国家利益合理保障能源安全,任何对中国话语权的蛮横剥夺,都将遭到坚决反对。关税战只会两败俱伤,施压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针对俄罗斯,实则是美国霸权与全球秩序的一场碰撞。他试图用“美国主导”的剧本要求所有国家配合演出,却忘了世界舞台早已不是“单极时代”:盟友们学会了权衡自身利益,不再盲目追随;大国更不会屈服于威胁,中国用“冷静应对+坚决反制”的态度,证明了“施压无效”。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关税博弈”,最终可能演变为一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闹剧:欧盟若被迫加税,经济复苏将雪上加霜;加拿大若中断与中印的缓和进程,只会加深对美依赖;而美国自身,也将因盟友离心、大国反制,进一步削弱其全球影响力。
正如国际舆论所评价的那样,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或许能在房地产谈判中奏效,但在全球治理的棋盘上,单边主义的‘画笔’只会画出更多裂痕。当贸易纽带被当作武器,当压力取代对话,最终受伤的,将是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会砸向谁的脚?答案或许已在盟友的沉默和中国的坚定中逐渐清晰:霸权的逻辑,正在被多极化的现实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