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十天之内,三位新人加入刘鹏管理的三只基金,共同管理模式取代单人执掌。在公募行业,这常被视为基金经理离职的前兆。
近期,交银施罗德基金连续发布三则公告,为刘鹏管理的三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徐嘉辰、郭若、周珊珊三位新人加入,分别与刘鹏共同管理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交银先进制造混合和交银启明混合基金。至此,刘鹏管理的所有产品均已改为“共管”模式。
9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从交银施罗德基金相关人士处确认,刘鹏即将离职。记者询问刘鹏后续去处时,该人士表示“不清楚”。
刘鹏为该公司权益投资团队重要成员,其管理的代表产品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519704)任职期间的回报率达202.29%。
三只基金密集增聘
公开资料显示,刘鹏为中国国籍,拥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及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他于2014年6月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从行业分析师起步,2018年5月29日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超过7年。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刘鹏在管基金资产总规模达91.25亿元,其代表产品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自2018年5月29日管理以来,截至2025年9月20日,在7年又116天的任职期内取得了202.29%的回报,业绩表现突出。
此外,他还管理过交银启明混合A(009402)、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A(010936)等多只产品。其中,交银启明混合A自2020年5月27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达75.24%;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A自2021年2月1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为21.83%。
增聘的三位基金经理各有专长。徐嘉辰于2018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深耕医药领域及行业轮动策略研究;郭若同样自2018年起任职,其研究方向与先进制造主题高度契合;周珊珊则拥有超过17年从业经验,在混合资产和专户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具体来看,9月11日,交银施罗德均衡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率先增聘徐嘉辰为基金经理。随后在9月15日,交银先进制造混合与启明混合分别增聘郭若、周珊珊加入管理团队。
公司管理规模承压
背靠交通银行与施罗德集团两大金融巨头,交银施罗德基金素来被视为“银行系”中的优等生,其凭借在主动权益投资领域的亮眼表现,奠定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今,在核心基金经理离职与规模压力的双重考验下,这家老牌公募正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天天基金数据,自2024年6月30日起,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期末净资产呈波动下行趋势。具体而言,2024年中、年末、2025年中三个时间节点,交银施罗德的期末净资产分别为5,520.32亿元、5,369.14亿元、4966.78亿元。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加剧,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往往对产品规模带来直接冲击,也对投研团队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明星经理因为个人发展、薪酬、职位等原因流动到其他的基金公司,或者去保险资管、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是始终存在的行业现象,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投研知识和经验交流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不过,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对于基金公司、相关基金的投资者来说,会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基金公司提升自身投研团队稳定性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金公司一体化投研建设是始终关注的重点,通过持续构建行业研究、模型构建、风险管理的团队建设,减少对于少数核心投研人员的依赖;其次,通过大模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持续建设研究、投资、风控的数字金融平台;第三,通过股权激励、绩效考核优化等措施提升基金经理的归属感。这些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经理的离职比率。”王铁牛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