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带着一帮盟友,气势汹汹地把俄罗斯踢出了SWIFT系统。简单说,就是全球银行间转账的“微信群”,把俄罗斯踢出去了,它就没法方便地用美元跟别人做生意了。
不过,现实却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俄罗斯的石油不仅没断供,反而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买家——印度。
在冲突爆发前,印度从俄罗斯买石油,每天也就十来万桶,可到了2024年,你猜这个数字变成了多少?每天118万桶! 到了今年(2025年)7月,这个数字依然坚挺。俄罗斯石油一度占据了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印度这边呢,把便宜的俄罗斯原油加工一下,再转手卖给眼巴巴等着能源的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这本是个“双赢”的买卖,但美国能眼睁睁看着吗?当然不能。从今年8月开始,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压力越来越大,印度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买俄罗斯石油的量应声暴跌,一下子掉到了每天40万桶左右。
这下轮到俄罗斯难受了,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俄罗斯对印度提出了用人民币结算的要求。说实话,这步棋,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为啥说是无奈?因为之前的结算货币太坑了。一开始,俄印之间的石油贸易,印度一直想主导用自己的货币——卢比来结算。俄罗斯认了,结果发现收了一大堆卢比,在国际上基本没啥购买力,汇率还一个劲儿地跌。俄罗斯的银行里堆着几十亿的卢比,换不成自己急需的卢布,也买不来想要的东西,只能干瞪眼。
所以,俄罗斯这次铁了心要用人民币,本质上就是不想再当冤大头了。
那为啥偏偏是人民币?首先,俄罗斯用人民币已经用顺手了。从2022年被制裁开始,俄罗斯就在不断尝试用人民币、迪拉姆这些非美元货币做生意,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人民币比卢比靠谱太多了。哥们儿,你想想,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制造业的发动机。俄罗斯拿着人民币,不仅能从中国买到自己需要的一切工业品和消费品,还能跟很多其他接受人民币的国家做生意。这钱,是真正能花出去的“硬通货”。
更关键的一点,人民币汇率稳。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这两年,人民币的表现可以说是中流砥柱,不像某些货币,说跳水就跳水。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意味着收到的钱不会莫名其妙地缩水。
好了,俄印这边一拍即合,用人民币开始结账了。这事儿对咱们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美元来说,可就是个坏消息了。
你想想这个链条:印度要长期用人民币买俄罗斯的石油,它手里就必须得有足够的人民币储备。怎么来?要么加大对中国的出口,要么就得跟中国签订更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无论哪种,都等于把人民币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又往上推了一把。
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一环在欧洲。
前面咱们说了,印度是个“二道贩子”,它把俄罗斯的廉价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然后高价卖给谁?卖给那些制裁俄罗斯,却又离不开能源的欧洲国家。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现在问题来了,印度买原油的成本是用人民币支付的,那么它卖给欧洲成品油的时候,会怎么定价?欧洲付给印度的,无论是欧元还是美元,印度拿到钱后,都得有一部分换成人民币,再去跟俄罗斯买下一批油。一来二去,欧洲实际上就是在间接地使用人民币来购买源自俄罗斯的能源。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人民币绕过了美元,直接渗透到了欧洲能源交易的核心地带。这会悄无声息地削弱欧元和美元的绑定关系,在美元的传统后花园里,埋下了一颗人民币的种子。
美国当初费尽心机,想用SWIFT这把金融核武器彻底锁死俄罗斯,结果呢?它万万没想到,这一脚不仅没把俄罗斯踹趴下,反而一脚踹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这简直是美国近年来最经典的战略误判之一。
而且,这股“去美元化”的浪潮,绝不仅仅发生在俄印之间。你放眼全球看看,大家都在悄悄地给自己留后路。
2023年,巴西就跟中国达成了协议,两国之间的贸易,直接用本币,也就是人民币和雷亚尔结算,把美元“请”出了交易室。2024年,连美国在中东最铁的盟友沙特,都开始放风,说正在积极考虑用人民币结算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这些国家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就是被美国吓怕了。俄罗斯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国家的担忧:今天美国能因为乌克兰问题把俄罗斯的海外资产冻结,把它踢出SWIFT,明天会不会因为别的问题,也这么对我?美元正在从一个全球公认的、中立的交易媒介,变成美国推行外交政策的“大棒”。谁手里拿着美元,都感觉脖子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其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别人的信誉上,不如多找几个篮子放鸡蛋。而环顾全球,有实力、有体量、有信誉能充当这个“新篮子”的,人民币无疑是最佳选择。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这通操作,不仅没整垮对手,还把自己的盟友坑得不轻。
就说欧洲吧,自从今年8月印度迫于压力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后,欧洲市面上来自印度的廉价成品油也少了。能源缺口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去买美国又贵又远的液化天然气(LNG)。结果就是欧洲能源价格蹭蹭往上涨,通货膨胀雪上加霜,老百姓怨声载道。美国确实是赚到钱了,但欧洲盟友的心,也凉了半截。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美国当初建立美元霸权,靠的是将美元与石油挂钩,形成了“石油-美元”体系。各国都需要石油,所以就必须储备美元。而如今,也正是因为美国滥用这种霸权,亲手把它推下了神坛。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不再仅仅是价值的尺度,而被当成党同伐异的武器时,它的信誉就开始崩塌了。信任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可能需要几十年,但摧毁它,一次就够了。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美元霸权不会一夜之间就崩溃。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盘根错节。但是,俄印石油用人民币结算这件事,就像是在坚固的大坝上,凿开了一条所有人都看得见的裂缝。水滴石穿,当这样的裂缝越来越多,再坚固的大坝也终有溃堤的一天。
未来全球的货币体系,大概率不会再是美元一家独大的场面,而会是一个人民币、欧元、美元等多种货币并存、相互制衡的多元化格局。
美国这次的战略失误,给全世界都提了个醒:把所有宝都押在一种货币上,风险太大了。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更是一个信号,一个人民币凭借着中国强大的实体经济和稳定的金融政策,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国际信任的信号。
这条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无比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