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没多久就盯上了对华贸易逆差这块儿。他觉得美国吃亏了,得用关税来扳回一城。2月初,美国就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商品征收10%的关税,顺带还牵扯到加拿大和墨西哥那边,主要针对汽车和零部件。结果,中国商务部没闲着,很快就回击,对美国的一些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加税。
整个上半年,关税税率你来我往地往上调,美国那边从10%涨到20%,再到34%,中国也跟着调整到84%甚至更高。市场一下子就乱了,道琼斯指数好几次跌超1%,企业们叫苦不迭,尤其是那些依赖中美供应链的科技和农业公司。
到4月份,事儿闹得更大。美国把关税范围扩大到半导体和医疗设备,中国则把12家美国企业列入管制名单,禁止出口双重用途物品。这不是头一次,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就开始了,但这次特朗普玩得更狠。他上台前就说过要对中国强硬,结果一上来就行动。5月份,双方在日内瓦谈了一次,勉强同意暂缓90天,但底下的矛盾没解决。
转眼到10月,事儿突然升级。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了公告,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把12种稀土金属和相关炼制设备纳入管控,从12月1日起生效。这可不是小事儿,稀土是高科技和国防的关键材料,美国8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特朗普那边反应激烈,10月10日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还禁止出口一些关键软件。
为什么中国这么做?其实从2023年8月就开始了,那时候就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又扩展到更多矿产。现在的稀土管制更严,能追踪全球出口路径,避免资源流向特定国家。美国国防部自己评估,这会延缓他们的军工项目至少6个月。华盛顿邮报分析,北京这步棋是回应美国对华芯片禁售的,想逼美国让步。结果特朗普威胁关税,但中国没退缩,反而指责美国先破坏马德里会谈的精神。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美国的关税计划是“威胁恐吓”,中国会“战斗到底”。
这儿有个关键点,美国开始觉得有点慌。稀土这东西,对美国国防工业影响太大。CNBC报道说,中国的新管制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导弹、战斗机和电动车电池生产。想想看,美国的F-35战机、激光武器,都离不开稀土元素。要是供应中断,成本至少涨15%,时间上也拖后腿。特朗普团队内部也乱,贸易强硬派想硬扛,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倾向对话。
而中国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因为这些年,供应链调整得差不多了。从2025年上半年起,中国加大了对拉美和澳洲的采购力度。大豆从小麦到玉米,原来从美国买的,现在巴西供应量涨了30%。矿产方面,澳洲的铁矿石和锂电池材料成了主力,东盟国家提供电子元件。欧盟那边也热络起来,德国汽车企业跟中国签新协议,取代部分美国零部件。
但这就戳到美国痛处了。以前,美国觉得中国离不开它的市场和技术,现在情况变了。中国持有几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但大宗商品采购分散到全球,美元信用基础动摇。卫报文章说,美国的霸权靠中国等大国背书,一旦中国无欲无求,美国就尴尬。特朗普的关税战,本想逼中国服软,结果一个月下来,白宫自己狼狈。过去一个月,美国业界不信特朗普有预案,全是拍脑袋决定。豁免、退让、暂缓,一堆补丁。相比,中国定调快:打就奉陪到底,谈就大门敞开。
而且谈判过程也暴露了美国的问题。10月11日,双方视频接触,美国贸易代表提条件,想松绑稀土,但中国坚持平等。10月12日,特朗普说如果中国理性,会晤继续。10月13日,白宫确认高层会晤还在计划,焦点互降关税。10月14日,联合声明出来,只降关税,美国从高位降到30%,中国降到10%。没提稀土放宽或大量进口美国商品。股市反弹了,纳斯达克涨2.5%。但这只是暂时的,特朗普任期还有三年,他以前协议一个月就撕,这次也可能反复。
说到底,美国胆寒的地方就是,中国对它不再那么重要。阿拉泽拉新闻回顾历史,从2018年贸易战到今,中国学聪明了。多元化贸易伙伴,拉美、澳洲、东盟、欧盟,都在加强合作。更别说,中国还在大力打击战略矿产走私。
未来博弈还长,白宫这次降关税,更像权宜之计,没筹码就先认输。但特朗普性子,未来不排除再来。美媒说,白宫决策有“最后一人”现象,特朗普听最后劝他的人。所以,下个月关键,看他会不会改主意。
因此,这次中美谈判,美国发现中国不再依赖它,以前,中国市场对美国特殊,现在跟其他国家一样。美元霸权、金融信用,都靠中国支持。一旦变了,美国就平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