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创板上市时430亿元市值的极米科技,跌到2025年10月18日只剩76.44亿元,蒸发超80%,最近竟然向港交所递了上市申请,
先说说极米曾经的风光,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校友钟波辞了百万年薪,靠早年投资腾讯赚的钱,在成都创立极米。
2014年推出极米Z3,把影视、音响、智能系统塞进A4纸大小的盒子,30到180英寸画面自由调,一上市就火了。
同年双11卖了2000万元,2017年直接破2亿元,后来还拿到芒果传媒、百度风投的投资,2020年市场份额冲到22%,2021年上市首日股价涨了近3倍,钟波身家最高达80亿元。
但好景不长,2023年营收35.57亿元,同比降15.77%,净利润跌76.09%,2024年营收再降4.27%。
员工也从2021年的2715人减到2024年的2225人,研发人员2025年6月只剩580人,比上年少了22.56%。
虽然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暴增到8866.22万元,靠的是降本增效,但现金流却成了负数,约-4.4亿元,2024年末还有1亿多呢。
首先是彩电市场的冲击,2025年上半年彩电销量1375万台,同比增1.8%,销售额561亿元,85英寸MiniLED电视才3000元,比高端投影仪还便宜,直接抢了极米大屏的优势。
其次是同行竞争,极米做DLP技术,主打2000-3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的产品,而LCD投影仪千元就能买到,抢了入门市场。
内部也有麻烦,2025年上半年存货11.84亿元,占总资产21%,回款慢,资金压在货上。
还有股东减持,2025年2月钟波套现7774万元,10月又要减持近9500万元,百度也减持了19.85%,市场信心难免受影响。
为了破局,极米押注了车载+出海。2024年成立车载事业部,拿下赛力斯、北汽8个项目,还主导了问界M9的投影系统开发,产品已经装在多款新能源车上。
出海方面,2024年境外收入10.9亿元,占比31.9%,比2022年的18.7%翻了近一倍,产品进了欧美日的沃尔玛、山姆等渠道,2025年还推了海外新品。
但这两条路也不好走,车载业务备货、交付、回款周期长,汽车配件毛利率还在降,极米现金流本来就紧,能不能扛住是个问题。
出海也不轻松,国产同行Magcubic半年就冲进全球出货量前十,速卖通单日卖2万台,国际品牌也有优势,极米想突围不容易。
这次赴港IPO,极米大概是想靠港股的流通性吸引投资者,同时融资补现金流,计划把钱用在海外营销、研发和运营上。
但能不能成功,还要看“车载+出海”能不能真正落地。毕竟现在投影行业不好做,极米要想翻身,得在新赛道上拿出真本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