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从零到“五六七八九”》
作者:冰心
各位委员、听众朋友们,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就完整记录了它四十年的成长史诗——庄聪生先生的《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 从零到“五六七八九”》。
庄聪生先生长期从事统一战线和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2024年我参与工商联工作后,在泰商驿站书屋看到了这本书。读完之后,不仅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宣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提供了很深刻的启发。
这本书的第一版是2018年9月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书中用“56789”这组数字,生动概括了民营经济的地位: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书名从零到“五六七八九”的由来。
全书按时间段分成四个篇章,清晰梳理了民营经济四十年的发展脉络:
1978-1992年,是“嫩芽破土出:民营经济萌生起步阶段”,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篇,“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
1992-2002年,进入“风来满园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这一时期艰难的探索,我们党逐步认识到,必须允许、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可以有效缓解劳动者就业压力,并能充分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生活”;
2002-2012年,是“水阔船好渡: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这时候,民营经济的地位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让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政策都更深化了;
2012-2018年,则是“潮涌百舸飞:民营经济全面提升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营经济也由粗放发展方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本书系统梳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动力模式、典型事件和人物,既讲清楚了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与成就,又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论智慧,分析了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还展望了未来趋势。
书里的内容更是精彩纷呈。其中对一个个经典历史事件的回顾,比如“温州模式”横空出世,“两个毫不动摇”的提出,中央赋予工商联“两个健康”新使命等,对我们做好工商联工作很有启发;书中还列举了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曹德旺、李书福、雷军等一批优秀企业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华为、红豆、吉利、三一、新希望等一批优秀企业的蝶变过程,对创业者来说也很有借鉴意义。
在我看来,这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它既有纵向的历史串联,又有横向的深入剖析;既站在政策视角,又贴近民企实际。重温这段民营经济披荆斩棘的历程,能帮我们总结思路、提炼智慧,也能让我们更明晰方向、坚定信心,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迈向“星辰大海”。希望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感兴趣的委员和听众们,都能找来读一读、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