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11月10日至14日)三大指数表现欠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跌0.18%、1.4%和3.01%。从板块层面来看, 消费零售、纺织服装、医药生物、化工等表现较好,而 半导体、软件服务、电气设备等板块表现不佳。
近期,上证指数在4000点一线反复震荡,板块轮动有所加快。因此,机构对相关个股的评级调整自然也备受投资者的关注。数据显示,自10月底以来, 券商对A股股票进行了批量的评级调整,合计上调了23只个股的评级,评级下调的个股则有40只。其中,电子板块获调高评级的个股数量最多,消费、医药等板块的个股评级则出现了较大分化。
此外,A股并购重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在11月12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的重要引擎,也为国际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截至周五收盘,拟购买控股股东所持燃气类相关资产的胜利股份斩获四连板,拟收购存储封测公司长兴半导体控制权的盈新发展、间接控股股东战略重组的大有能源、拟发行股份购买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电投产融涨停。
银河证券发布的研报称,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担忧缓解、国内宏观政策持续加力、上市公司基本面具备韧性,A股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改。但从短期来看,11月正值政策与业绩的空窗期,市场轮动速度或加快,应防范乐观交易过度一致以后的回调风险。
东方证券建议关注科技板块内部新预期。近期高位科技板块遭遇回调,资金从高位板块流入低位板块。 从长期来看,科技成长的风格不会切换,市场仍然会在科技成长内部寻找机会。所以,未来将呈现科技成长内部的快速轮动,应第一时间了解科技内部的“新故事”。
中银国际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进入震荡平台期,随着三季报披露结束,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市场风格轮动将加速。 随着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暖趋势初现,必选消费市场表现与CPI同比有较高相关性,多重催化之下消费主线或将迎来轮动补涨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 11月15日,《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颁布满一年。指引的出台,让A股市值管理从以往模糊的“隐性话题”,正式进入系统化、阳光化的“显性规范”新阶段。
过去一年,A股市值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1家A股公司披露了市值管理制度(包括估值提升计划),数量是今年年初的5倍左右,较前两年仅10余家的零星情况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在这千余家公司中,已有619家实施了并购重组(包括完成、预案等进展),占比高达61.84%;回购增持与现金分红的现象也“蔚然成风”,实施数量与金额均同比显著增长;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同步升级,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与业绩说明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升。
在多元工具运用方面,上市公司各有举措,价值创造初现成果。并购重组是布局的关键。 在1001家上市公司中,619家实施并购重组,占比超六成。既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如滨海能源拟发行股份购买沧州旭阳化工100%股权,构建“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格局;也有央企战略重组,如中化装备拟收购益阳橡机和北化机全部股权,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
下周有哪些大事值得关注?一起看看吧!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11月17日至20日,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将在成都举行。本届大会以“光储同辉融合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汇聚国际组织、各地政府、权威专家、龙头企业及创新力量,打造集技术研讨、产业对接、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端平台。
11月19日美股盘后,英伟达将发布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预计,第三季度将成为英伟达突破性的一个季度,有望打破市场对其增长见顶的认知。
11月19日,2025数据存储产业大会将在广州举办,本次大会以“聚力存储新生态,共筑AI新未来”为核心主题,头部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商AI驱动下存储产业发展大计。
1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公布最新值。10月20日公布的LPR显示,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两大报价均与前值保持一致。
美联储将于11月20日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这份文件将披露美联储官员对利率、通胀和经济前景的讨论细节,为市场提供未来政策路径的线索。
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式将于11月21日在广东深圳宝安欢乐剧场举办。据演出团队负责人透露,闭幕式将首次使用开放式场地,打造“城市全景闭幕式”。
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武汉举办。大会以5G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为主题,汇聚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和制造企业。
Wind万得数据显示,下周A股限售股上市数量为47.21亿股,以周五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964.8亿元,均较本周大幅增加。其中有一半的解禁压力来自锐捷网络,其下周限售股解禁市值高达480.34亿元。此外,创新新材、云中马、甬矽电子等公司解禁规模也较大。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 环球网、人民财讯、界面新闻
封面丨摄图网
责编丨喻悦 付颢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