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的双重压力下,民众储蓄意愿空前高涨,渴望通过积攒财富来抵御失业、疾病等潜在风险,熨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住户存款总额已飙升至113.69万亿元,相较2021年底激增约10万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储蓄规模,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浮出水面:在中国约5亿户家庭中,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家庭究竟有多少?央行的调查数据给出了答案,令人颇感意外:存款低于50万元的储户占比高达99.63%,这意味着存款超过50万元的储户占比仅为0.37%。以中国14亿人口计算,存款超过50万元的人数约为518万。由此可见,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家庭,在国内实属罕见。
对于央行公布的这一结果,许多储户表示震惊,感慨实际情况与此前预想存在巨大偏差。有专家分析指出,部分家庭虽拥有较多流动资金,但并未将全部资金存入银行,而是选择投资股票、基金、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这种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数量相对较少。
然而,即便将这部分投资者的资金纳入考量,笔者认为,国内能够轻松拿出50万元现金的家庭数量仍然不会太多。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居民的存款平均水平并不高。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均存款数额约为8.05万元。以三口之家为例,平均存款为24万元,远低于50万元的目标。事实上,即便家庭平均存款达到24万元,仍有约80%的家庭低于这一平均水平。可见,我国家庭平均存款距离50万元尚有较大差距。
其次,居民债务水平的快速攀升也制约了储蓄能力。不少家庭背负着沉重的房贷、车贷,每月收入的大部分都用于偿还贷款,可支配收入捉襟见肘,难以积累存款。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更倾向于借贷消费,而非像过去那样热衷于储蓄。许多年轻人甚至没有存款,更别提拥有50万元的存款了。
最后,收入增长的缓慢与物价的持续上涨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挤压了储蓄空间。即使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让普通家庭难以喘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家庭一年能够存下5万元已属不易,要想积累到50万元,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且在此期间不能遭遇失业、疾病等意外状况。这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银行拥有超过50万元存款的家庭,在国内无疑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