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25年11月中旬,随着一股强冷空气的来临,中国北方地区正式进入了供暖季。与往年不同,天津大港油田的众多办公楼宇内,感受到的不再是传统锅炉带来的干燥热风,而是一种源自地球深处的恒久温暖。11月13日,中国石油旗下规模最大的浅层地热群——大港油田浅层地热群,在回水温度达到标准后,正式开启了新一轮的供暖模式,为超过70万平方米的建筑带来了绿色、清洁的热源。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生动诠释,更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刻变革与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背景下,大港油田主动求变,将深耕地下能源的传统优势,巧妙地转化为开发清洁能源的“新动能”。这片昔日的采油热土,正在华丽转变为一片输送绿色暖流的“热田”,为中国北方地区的清洁取暖之路,树立起一个可供借鉴的智慧样本。
01 从“黑色石油”到“绿色热流”的深刻变革
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蕴藏在地表以下200米以内、温度相对稳定的可再生资源,正成为能源领域的新宠。它具备储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环保且稳定可靠的特点,被公认为是高效且环境友好的供暖制冷解决方案。大港油田正是看中了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持续加大开发力度,不断优化区域内的供能结构。
目前,大港油区的浅层地热供暖与制冷总面积已累计超过70万平方米,覆盖了区域内25家单位的办公楼宇。这一规模不仅在中国石油系统内首屈一指,也标志着大港油田在地热开发领域实现了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与传统的燃煤或燃气供暖相比,这套系统在一个完整的采暖季中,预计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5万吨。这一数字背后,是传统能源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通过将数十年积累的钻井技术、地质勘探经验应用于地热开发,大港油田成功地将“地下优势”延续到了新能源领域,实现了从“油田”到“热田”的产业升级,为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贡献了力量。
02 科技赋能:智慧管控下的精准与高效
确保70余万平方米的广阔区域温暖如春,绝非易事。这背后依靠的是一套高度智能化、精细化的运维管理体系。承担此项重任的大港油田新能源集团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早在10月上旬便启动了全面的备战工作,对旗下的12座能源站展开了“地毯式”的检修与保养。
据该公司的地热运行管控中心副主任介绍,运维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执行着近乎严苛的标准。
从老化的密封圈到拆卸后必须重新校准的压力表,再到循环泵轴承的润滑脂更换,所有环节都经过了至少两轮的问题排查与整改,确保在供暖季开始前,所有设备都达到100%的完好率。
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是保障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石。
03 战略远见:传统能源巨头的绿色新征程
大港油田浅层地热群的成功运营,并非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中国石油乃至中国整个传统能源行业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挑战与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巨头们,正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将绿色低碳发展视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
中国石油明确提出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的三步走总体部署。。从胜利油田的风光热储多能互补项目,到辽河油田利用地热开采稠油的尝试,再到大港油田成为浅层地热开发的先锋,一幅传统能源企业拥抱变革、迈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大港油田浅层地热群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传统能源企业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
它不仅通过规模化的应用展示了浅层地热能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潜力,更通过一套精细化、智能化的运维体系,确保了能源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这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清洁供暖项目,更是一个老牌国企在时代浪潮中勇于革新、主动转型的生动范例。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源自大地的清洁热能,必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