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一天暴跌39.30美元,国内金价却纹丝不动只降1毛8,你的黄金资产正在经历一场“内外分裂”的考验。 2025年11月18日凌晨,当国际投资者眼睁睁看着现货黄金跌破4050美元关口时,中国消费者走进周大福门店却发现,首饰价格依然稳稳站在1305元/克的高位。
这种撕裂行情背后,是美联储鹰派信号与国内实物黄金需求之间的激烈博弈。 截至当天早上6点54分,国际金价报4045.50美元/盎司,单日跌幅0.96%,盘中波动幅度超过100美元。 与此同时,国内现货金价仅微跌0.02%,报930.04元/克,投资金条价格稳定在944元/克,回收价格保持在915元/克。
国内外市场的温差
11月18日的贵金属市场,国际与国内上演了两套截然不同的剧本。 国际铂金下跌1.26%至1545.47美元/盎司,钯金和白银同步承压,贵金属板块集体陷入调整。 然而国内市场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为例,价格维持在930元/克附近窄幅波动,与国际市场的大起大落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分化在零售端更加明显。 周大福、周生生当日报价均维持在1305元/克,仅较前日下跌10元左右。 而银行投资金条价格区间在936-1018元/克,工商银行如意金条报951.52元/克,建设银行投资金条报948.30元/克。 回收市场价格更加稳定,普遍在917-935元/克区间。
见证历史!金价突破2000美元,大妈们在“心动”,黄金又火了?__财经头条
品牌溢价成为金价分层的关键因素。 水贝批发市场的黄金报价仅为1073元/克,而周大福等品牌金店的零售价高达1305元/克,每克差价超过230元。 这意味着同样一条10克金链,在不同渠道购买,价差可能超过2300元。
国际金价为何“高台跳水”
11月中旬开始,美联储多位官员密集释放鹰派信号,直接击碎了市场对12月降息的乐观预期。 CME Fedwatch工具显示,12月降息概率已从50%以上大幅回落,这个转变让前期积累丰厚获利的多头资金纷纷出逃。
美元指数反弹至99.58附近,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其他货币持有者来说更加昂贵。 同时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4.131%左右,虽然较前期有所下滑,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增加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
技术层面同样不容乐观。 现货黄金价格已跌破布林带中轨4146美元,向下轨4034美元靠拢。 MACD指标中,DIFF线下穿DEA线形成“死叉”,暗示短期调整压力将持续。
国内金店金价查询(2020年6月30日)-实物黄金-金投网
国内黄金的“防震垫”
国内金价之所以能独善其身,实物需求支撑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前三季度央行净购金量达到634吨。 这种结构性购买力为金价提供了坚实底部。
与此同时,国内黄金消费出现结构性变化。 金条及金币消费同比增长24.55%,而首饰消费下降32.50%。 投资者对黄金的偏好从装饰性转向资产配置,使得投资需求对价格形成托底。
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也为国内金价提供了缓冲。 与国际市场主要受货币政策和美元走势影响不同,国内黄金市场受实物供需关系影响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外部市场的剧烈波动。
“谁”推高了金价?可能与这四件事有关→__财经头条
普通消费者的黄金时刻
11月18日,准备购买婚戒的消费者发现,虽然国际金价大幅震荡,但门店实际售价变化微弱。 周大福当日的1305元/克售价,与上周同期基本持平。 这种价格稳定性让实物消费者松了口气,却让短线投资者感到困惑。
黄金回收市场迎来活跃交易。 随着回收价格报915-935元/克,与销售价差缩小至300元以内,部分持有旧金的消费者选择变现。 某回收店老板表示,当日业务量较前一周上升20%,“很多人看到国际金价下跌,担心国内跟跌,所以选择落袋为安”。
不同购买渠道的价差更加明显。 银行金条价格普遍在950元/克左右,而品牌金店首饰价格超过1300元/克。 这意味着如果以投资为目的,银行渠道成本显著更低。 但金店销售人员更倾向于推销“一口价”饰品,这些产品往往隐藏着更高的工费溢价。
市场裂痕中的投资逻辑
这种分化走势凸显了黄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双重属性:既是国际金融资产,又是本土实物商品。 国际金价对美元政策和地缘政治高度敏感,而国内金价更多反映实物供需和汇率因素。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种分化意味着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不同策略。 实物消费者更应关注国内现货价格和品牌溢价,而投资者则需要同时跟踪国际动向和国内政策变化。
当日的价格数据折射出一个鲜明对比:国际黄金期货市场交易员紧盯美联储官员的每一句讲话,而国内金店顾客更关心工费折扣和品牌促销。 这种认知差,正是当前黄金市场复杂性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