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金融市场的广阔版图中,南京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阵营中,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近年来,其业绩数据在表面上呈现出颇为亮眼的态势。
2024年,南京银行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净利润达201.77亿元,增幅9.05%,资产总额增长至2.5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25%。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41.9亿元,同比增长6.53%;归母净利润61.08亿元,同比增长7.06%。然而,在这些光鲜数字的背后,南京银行正面临着诸多来自行业发展态势、自身经营状况、激烈行业竞争以及潜藏企业风险等多方面的危机与挑战。
而由此折射出来的南京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也备受业界关注。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科技冲击下的双重困境
利率市场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银行业,南京银行身处其中,深受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存贷利差逐渐收窄。南京银行2024年净息差同比收窄10BP至1.94%。净息差的收窄严重侵蚀了银行传统利息净收入的空间,使得以利息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模式增长陷入瓶颈。
利息净收入作为银行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的乏力对银行整体营收增长构成了巨大挑战。尽管南京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努力稳定生息资产收益率,使得2024年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11.75亿元,增速为4.62%,但这一增长速度已远不及以往,且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未来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支付结算、小额信贷、财富管理等领域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
据观察,虽然南京银行在应对金融科技冲击方面,已做出一定努力,如积极拓展与金融科技平台的合作,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上,与一些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及积极转型的同行相比,仍存在差距。
例如,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便捷的支付体验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吸引了大量用户,使得银行传统支付业务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而且,南京银行在拓展线上支付渠道、提升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
而在小额信贷业务中,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能够快速评估客户信用风险,实现小额贷款的快速审批和发放,这对南京银行传统的信贷审批模式,也构成了挑战。
由此可见,南京银行或许需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信贷审批流程,加强大数据技术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提高信贷业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个人银行业务对公存款双双承压
实际上,目前南京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正陷入亏损的困境。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125.59亿元,同比仅增长0.7%,而利润总额却从上年同期的28.49亿元降至-11.99亿元,降幅达142.1%。
据分析,南京银行该部分业务陷入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营业支出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末,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板块营业支出137.2亿元,同比增长42.91%。
从业务构成来看,个人存款和个人理财业务通常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大额亏损,因此,个人贷款业务成为导致亏损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在个人贷款业务中,南京银行的消费贷规模近年来扩张迅速。早在2020年,南京银行消费贷余额仅945.4亿元,占个人贷款比重47.5%,此后每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2022年,消费贷占比超过50%,到了2024年末,消费贷占个人贷款比重已经达到了63.66%。截至2024年末,消费类贷款余额达2038.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个人贷款比重已达63.7%。
消费贷规模的扩张,在前期确实为南京银行的业绩带来了一定增长,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也逐渐显现。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信用状况的波动以及贷后管理难度的增加,都使得个人贷款业务的不良率上升,进而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营业支出大幅攀升,最终造成个人银行业务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根据2024年中报,南京银行对公存款同比增长仅1.74%,远远落后于总负债的增长速度。到了三季报,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对公存款环比下滑1.88%,几乎陷入停滞。对公存款作为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其增长的缓慢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资金稳定性。
很显然,资金稳定性的不足使得南京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投资业务等方面面临制约,无法充分满足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而且,其对公存款增长乏力,也可能影响银行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削弱银行在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对银行未来的规模扩张和业务拓展产生负面影响。
行业竞争之下,债券依赖与合规隐患突出
南京银行素有“债券之王”的称号,其在债券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根基。自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分别为104.94亿元、125.34亿元、132.99亿元、144.42亿元和78.96亿元,占营收比例最高时接近30%。
在债券市场处于牛市行情时,这种高度依赖债券投资的业务模式确实为南京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24年债券市场的狂欢盛宴,让南京银行充分尽享债市红利,2024年全年,在债市、股市双旺的行情下,南京银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162.65亿元,同比增长12.62%。当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暴增329.48%至73.77亿元,占净利润比重达36%以上,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然而,债券市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一旦市场行情发生逆转,南京银行的业绩将受到严重冲击。2025年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16亿元,同比大幅下跌,导致非息收入下滑4.47%至64.38亿元。这也清晰地反映出,南京银行面临债券市场回调的压力。
据分析,这种短期以债券获利的金融工具,对营收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过度依赖债券投资还使得南京银行在资产配置上存在结构性风险,当债券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银行资产质量将面临严峻考验,可能导致大量资产减值,进而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整体财务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面临的发展风险,也不容忽视。据媒体报道,南京银行近年来屡次因合规问题受到监管处罚,暴露出其内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
据媒体报道,2024年5月,南京银行淮安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65万元;同年,北京分行因违规操作被罚736万元。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反映出南京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不足,更引发了市场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强烈质疑。
更为严重的是,南京银行因“无资质跨区域开展网贷”陷入法律纠纷。法院裁定南京银行不具备异地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资格,债务人无需承担利息,只需归还本金。这一判决结果不仅使南京银行在该笔业务上遭受经济损失,更为其全国性放贷业务蒙上了阴影,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类似案件的连锁反应,对银行的声誉和业务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于见专栏」认为,南京银行合规问题的频繁出现,表明南京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内部合规审查机制和风险管控体系存在缺陷,亟待进行全面的整改和完善。
实际上,南京银行在行业发展浪潮中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金融科技冲击问题十分普遍。只是,对于南京银行而言,个人银行业务亏损、对公存款增长乏力、债券投资依赖以及合规风险等诸多危机与挑战,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尽管南京银行目前其业绩数据在表面上依然亮眼,但这些潜在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南京银行的未来发展。解决此类矛盾与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不言而喻。
结语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南京银行或许需要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时深入剖析个人银行业务的亏损原因,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才能走出困境。
与此同时,南京银行还需着力解决对公存款增长乏力的问题,稳定资金来源;降低对债券投资的过度依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此外,对于银行企业而言,全面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也许唯有如此,南京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期待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南京银行未来能够不负众望,早日走出困境,并且交出令投资者满意的成绩单。
下一篇:原创 高合汽车开启重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