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模型or“赛博造纸术”?AI开启内容商业化的新周期
创始人
2025-06-04 08:51:41
0

各家一季报AI含量如此高,表明一件事儿:各行各业里,AI对增长的拉动更明显了。这项技术正渗透到千行百业,成为新的增长动能。

AI商业化爆发,序幕已然拉开。

视频大模型,赛博造纸术?

巨头财报里披露的是数字,而作为个体,自己使用AI的亲身体会比财报数字更直观。

创业做媒体十多年,我也看过不少潮起潮落:从智能手机普及到VR崛起,从元宇宙兴起、区块链备受追捧,到电子烟风靡一时,今天最大的浪潮则是AI。

这些浪潮,有的是真浪潮,有的是真泡沫。

我曾经真金白银地买过VR,买过谷歌的眼镜,用过之后的一个感觉就是,这些产品还不成熟,不是真浪潮。直到我用了DeepSeek,用了文生视频才有种感觉:AI这个东西,大概率能成。

AI时代浪潮的余波,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股洪流。

遇上AI,我也一度充满焦虑。

AI时代的个体创作者可能都有焦虑:AI将如何颠覆内容创作?如何颠覆现有的图文和视频表达?搞清楚这些,关乎每个创作者手里端着的那碗饭。

搞内容创作十多年,一路蹉跎苟延残喘到现在,我也尝试过做短视频内容,各种风格都试了,出镜的不出镜的,商业的八卦的,踩的坑也不少。

尝试过才知道,做视频最难的不是创意,而是好内容制作成本真的太高了。

你看爱奇艺年报,2024年爱奇艺总成本为219.5亿,内容成本就有157.1亿。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爱奇艺2018年上市,到2023年度净利润才转正。

成本,是内容创作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

AI到底能不能把创作成本降低?

带着这个问题,我把市面上的文生视频模型都试用了一遍。

产品端,即梦、可灵是毫无争议的第一梯队。

值得一说的是,可灵接入了DeepSeek-R1灵感版大模型,用起来更方便一些。再加上可灵刚发布了2.1版本,我就简单讲讲用完可灵的感受。

直观的感受上,AI生成的视频感觉是很震撼的。这种震撼就像当初第一次用ChatGPT。总之,AI生成的视频画面清晰度很高,流畅度也很好,画面动态效果也自然。

体验上,大模型生成视频的速度也很快,可灵2.1高品质模式(1080p)下,生成5s视频只需要不到1分钟,其他模型大概在2到3分钟。

不过,当前AI生成的视频也需要经过一些调整才能作为素材来用,当然提示词越精准,生成视频的可用度就越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生产视频的花费。

以可灵2.1为例,高品质模式下、生成一段视频花费35灵感值(约合人民币3.5元)。相当于2.0大师版同等质量的视频,花费只相当于1.6版本。相比线下去拍素材,然后给画面调色、做特效,一个镜头3.5元的成本确实很有性价比。

不由让人惊叹:AI这是要革摄影师、剪辑师的命。

体验完AI 生成视频之后,我有这么一种感觉:AI生成视频,像是一种“赛博造纸术”。

唐宋时期为什么会诗词文化大爆发?一方面农业生产繁荣,经济基础牢固,另一方面在于西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内容创作的成本更低了。

西汉以前人们写诗赋词,都是帛书、简牍,创作成本、流通成本都很高。发明了造纸术之后,人们才开始把字写在纸上。于是,文学内容的创作成本降低,才有了唐宋诗词文化大爆发。

今天AI生成视频,又何尝不是用数据和代码重新“造纸”?

现在我们有短视频、有直播带货,视频经济已经非常繁荣。视频内容繁荣的另一面,其实也是创作成本的降低。

曾经,智能手机普及降低了摄影成本,于是短视频行业兴起。而现在,AI生成视频的普及降低了特效制作的成本,由此,整个短视频行业将从创作变成创造。

要搁在影视行业里,AI是妥妥的“点石成金术”。

影视行业里最大的制造成本,除了前期的人员、制作团队,就是后期特效、画面美工。

一个靠谱的影视团队招一个3到5年经验的高级影视美工,所需要的成本大概在18万-30万元一年。现在,一个AI生成的镜头三块多,你改上几遍,也就三十来块。

在成本上AI是降维打击。

成本的变化,往往是影响最深远的。拿锂电池来说,90年代锂电池技术就已经出现了,但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在汽车行业普及开来?原因就是20年的时间里,锂电池成本下降了20多倍。

今天的影视行业,AI生成的特效镜头与人工制作的镜头成本差了可不止20倍。所以,接下来影视行业的制作方式,大概率会发生一场新的革命。

内容行业本质上像科技行业,边际成本是可以无限趋近于0的 。

科技行业花一个亿做一个产品,无论10个人用还是一亿个人用,成本是不变的。同样做一个内容,10个人看还是一亿人次看,制作成本也是相同的。

也因此,内容制作成本越低,边际效应越大,这也是AI生成视频真正的价值所在。

或许是已经看到这一点,内容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企业都在做AI。

最近,阿里大文娱改名虎鲸文娱。阿里大文娱改名最大的底气就是AI。

改名之后,虎鲸文娱明确了“内容+科技”的双轮驱动。对此,樊路远表示:“大文娱对于AI的投入,将是其他视频网站的投入之和。”

腾讯视频方面,也在积极推动AI工具在创意开发、剧本分析视觉预演、拍摄制作、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应用。

腾讯之外,爱奇艺也在聚焦AI。此前,爱奇艺推出了智能小助手叫桃豆2.0,此外也为剧本创作者开发了AI驱动的剧本工具“剧本工坊”。龚宇曾表示“爱奇艺如果没有AI和大语言模型支持,就像断电断网。”

过去业内做内容,其实就两条路:要么资本砸钱买IP、要么潜心打磨剧本做爆款。

现在版权大战已经成了历史的尘埃,而做爆款,高成本始终是个问题。

成本这么高,内容还怎么起量?到头来还是得靠AI,靠技术来降本。

由此来看,AI生成视频,在专业市场的商业化可能是最快的。

就像当年的微软、苹果用PC从专业市场开始普及信息化一样,今天的“可灵们”正在从专业市场切入,将进一步带动影视行业完成AI化。

自此,AI对整个内容产业的改变,正式拉开帷幕。

10%的临界点已至?内容产业的AI嬗变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内容产业演化会有这么几个阶段:工业化阶段、数字化阶段、AI模型化阶段。

这几个阶段里,生产力不断递进是主线。

在工业化阶段,内容产业的繁荣靠的是工业能力。

典型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好莱坞,那个时候内容产业是拼的工业化能力。好莱坞风靡世界的西部片、科幻片,都依托于洛杉矶当地强大的电影工业能力。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的科幻电影就《流浪地球》系列这一个独苗?原因就在于电影工业底子比较差。

我们今天文化市场的繁荣,其实靠的不是工业能力,而是分发能力。

数字化阶段,内容产业发展靠的是分发能力。

这个阶段谁掌握流量入口,谁就有优势。

没有强大的影视工业基础,我们依然跑出了优爱腾,其中原因就在于,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我们的内容产业很早就进到了数字化分发阶段。

优爱腾之后,紧接着内容产业出现了短视频。比起优爱腾,快手、抖音分发能力更强,又掌握了多数注意力,于是长视频内容没落了。

现在,又有了AI,内容产业开始进入AI模型化阶段。

新阶段里,大家拼的不仅是流量,也是数据、算法和AI。

AI内容时代谁掌握算法、掌握AI能力、掌握数据生态,谁就是赢家。你看,能把视频AI做到顶尖的,大都有自己的内容生态体系。

比如快手可灵、再比如谷歌Veo 。近期谷歌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Veo 3,马斯克看了也表示Veo 3很棒。

虽然内容产业AI化趋势是确定的,但我还是要浇一盆冷水。

现在来看,AI落地行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AI落地内容产业,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会经历很多挑战。比如,目前的AI大模型,还不能一次性完整地生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内容,AI生成的视频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BUG存在。

虽然AI还不完美,但大的趋势不会变。

我认为,一旦市场渗透率接近10%的节点,整个内容产业会开始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有一个数据很值得深思。

最近,快手一季报刚发布的数据,可灵AI收入超1.5亿元,其中P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近70%营业收入。P端用户,就是自媒体视频创作者和广告营销从业者。

这个数据,也印证了一直以来的判断:AI商业化一定是由B to C。

按照快手方面的说法,可灵2.1的标准和高品质模式,主打高效灵动、超高性价比,覆盖短视频、营销广告、AI短剧等绝大多数的视频创作场景。

这可能意味着两件事儿:

1、AI这个烧钱的技术,进一步在垂直领域看到了盈利的可能。

目前,AI行业里能盈利的公司屈指可数,视频大模型营收快速增长,至少证明了只要垂直领域落地够深,商业化是行得通的。

2、与短视频、营销、短剧等行业融入越深,就能进一步推进内容行业突破10%临界点。

一个判断是,AI视频模型营收增长这么快,那么专业内容市场的10%市场渗透率临界点可能已经不远。

一项新技术商业化,10%的市场渗透率是一个门槛。一旦突出10%,那么市场占有率会快速提升。

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渗透率,2020年初接近10%,到2024年4月渗透率首次突破50%。市场渗透率从10%到50%的增长,也就短短三四年时间。

接下来,AI在内容产业的渗透率一旦到达10%,那么影视行业、短剧行业都将会注入一股AI动力,然后开始进入新周期。

内容产业的新周期,不是消费周期,而是供给周期。

这几年,影视行业过得很惨,大家都说“消费下行周期,电影院里没有购买力”。行业端大的影视公司都在降本。头部公司的股价也一直“起起落落落”。

降本意味着砍项目,每砍掉一个项目,就少了一个爆款的可能性。

爆款越来越少,内容行业就会更缺乏生机,最终陷入死循环。

《哪吒2》《流浪地球》系列能火,恰恰说明内容行业从来不缺购买力。毕竟,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却依然在提升,工作越来越卷,人们越来越焦虑,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会越来越刚需。

这年头,人们缺的就是个情绪价值。所以,内容产业的关键还是在供给侧。

这里面的逻辑不复杂,票房要想节节高,得拿点好东西来给观众看,就像姜文说的“给人吃点好的,人心里会惦记着。”

怎么能做出来更多的好内容?说到底还是得把成本降下来。

降本这件事儿,是能解放创造力的。

人类历史中,铁器的大规模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人活着的成本降低了,才有了诸子百家、才会有文艺复兴。

AI就是内容产业新时代“铁器”。

可以期待一下,AI技术进一步渗透内容产业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好内容出现?整个内容产业会不会迎来又一个“诸子百家”时代?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强劲回升 新质生产力主线活... 7月17日,A股市场出现强劲回升的态势。其中,红利低波主线有所休整,但得益于算力硬件、创新药等新质生...
同方股份涨1.40%,成交额3...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7日,同方股份涨1.40%,成交额3.00亿元,换手率1.24%,...
踩在科技进步“鼓点”,这家头部... 编者按: 时代之笔擘画新章,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铺就的壮阔画卷中,证券业正以创新之...
新雷能涨2.18%,成交额1....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7日,新雷能涨2.18%,成交额1.76亿元,换手率3.01%,总...
广发基金刘杰旗下广发中证香港创... 证券之星消息,7月18日广发基金旗下刘杰管理的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QDII)公布...
DeepSeek掉不下神坛 文|蓝媒汇 DeepSeek的明星光环,似乎黯淡不少。 日前,市场上有数据显示,相比较春节期间的高...
期价短期预计震荡偏强 多晶硅主...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晓菲)7月17日日间盘,国内商品期货主力合约多数收涨,其中多晶硅主力合约...
降息后,悉尼这些区房价暴涨!看... 随着利率下调增强了借贷能力,澳洲买家们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价格亲民的热门区和 高端区。 最新PropTr...
优蓝国际纳斯达克上市,市值2.... 优蓝国际成功登陆纳斯达克,Youlife新篇章正式开启 近日,专注于蓝领终身服务的优蓝国际(Youl...
白银狂飙!年内跑赢黄金,价格创...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喧嚣中,白银价格的走势成为2025年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截至7月14日,伦敦银现...
特朗普,紧急发声!美股突变! 美股昨夜集体拉升,盘中一度出现跳水。此前,有消息传出特朗普可能将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过,特朗普最...
14家银行直接点名,集体 “划... 近日,深圳地区多家银行集体发布声明,表示与当地一家名为“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金融街高级餐厅笑迎平民客 今年初,林燕飞敏锐地发现,金融街的很多白领到店吃饭的时间从此前的中午十一点推迟到了十一点半。偶尔提前...
长三角国创中心首个海外产业概念... 长三角国创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近日,由长三角国创中心牵头并联合地方政府和园区,与澳大利亚新南...
2025中国短剧行业发展现状商... 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短剧行业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 报告共计:21页 2025中国...
迈出关键一步!这家券商聘任新财... 近日,天风证券迎来高管变更,公司聘任汪洋为新任财务总监。在此前长达一年半的空缺期里,这一职位暂由公司...
中国创新与突破50强榜单出炉:... 日前,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创新与突破50强榜单”。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
雷军带王传福参观小米工厂 今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小米汽车工厂,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和比亚迪CEO王传福会面。有网友调侃称担心...
OpenAI表示将采用谷歌云服...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抵达艾伦公司太阳谷峰会的一处会馆时,接受媒...
流量红利来了!企业加快布局酒类...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文/图)电商平台的“外卖大战”让酒类即时零售的话题也备受关注。1919、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