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曾论吨甩卖?老头摇漏斗算出“软黄金”!稀土之父当之无愧!
创始人
2025-06-30 05:13:24
0

你手机里藏着国家的腰杆?没错!就是那指甲盖大的芯片零件,新能源汽车里的电池,甚至高铁轨道的耐磨涂层——全靠“稀土”这玩意儿撑着。可几十年前,咱中国的稀土是论吨甩卖的“土坷垃”,外国人拉回去提纯,转手就按克卖成“软黄金”,价差能翻上万倍!这窝囊气,全靠一个戴眼镜的绍兴老头给咱挣回来了——他就是被称作“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今天咱就唠唠,这老头到底凭啥让中国稀土从“白菜价”逆袭成“全球香饽饽”,他那套“数学魔法”又藏着多少中国人的骨气。

一、稀土不是“土”,是被当“白菜”卖的“金疙瘩”

先得说清楚,“稀土”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子误会。它不是稀有到挖不着的“土”,地球上到处都有,跟铁矿、煤矿似的,算不上多金贵。但它难就难在“分家”——一堆稀土元素混在一起,就像把盐、糖、味精、花椒面全撒进一个盆里,你要把它们一颗颗分开,还得保证每样都纯得能当药吃,这活儿别说几十年前,现在都是技术活。

可那会儿中国不懂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咱刚建国,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别说分离稀土,连像样的实验室都凑不齐。国外呢?美国、日本、欧洲早就摸透了稀土的脾气,知道这玩意儿是宝贝——导弹的制导系统要它,雷达的天线要它,战斗机的发动机耐热涂层也得靠它。他们攥着分离技术当“独门暗器”,卡着咱的脖子:你中国不是有稀土矿吗?行,低价卖给我,我提纯后再高价卖给你,你还得看我脸色。

那会儿中国稀土出口价有多离谱?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吨稀土矿砂,卖给外国就几十美元,跟拉一车白菜差不多价。外国企业提纯成高纯度稀土氧化物,一克就能卖几十美元,相当于把白菜腌成了燕窝。更气人的是,他们买回去不光自己用,还偷偷囤货,反手就用这些稀土造的武器、设备来制衡咱。你说这叫什么事?抱着金饭碗要饭,还得给人家递筷子!

二、留洋博士偏回国:“美国的月亮,不如祖国的土炕”

就在这节骨眼上,徐光宪回来了。这老头可不是一般人,浙江绍兴人,打小就是“学霸”,家里条件一般,全靠自己啃书本,一路考进上海交大化学系,后来又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搁那会儿,留洋博士回国,跟现在放弃硅谷百万年薪回县城创业一样,多少人不理解:美国实验室设备多先进?导师多牛?留下来随便搞搞就能发大财,干嘛回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中国?

徐光宪偏不。他跟爱人高小霞(后来也是著名化学家)在美国留学时,心里就没踏实过。那时候国内刚打完仗,百废待兴,报纸上天天说“祖国需要人才”。徐光宪跟高小霞说:“咱学的这些本事,是给中国人用的,不是给美国人当‘打工仔’的。美国的月亮再圆,也照不亮咱祖国的土炕。” 1951年,俩人揣着博士学位证书,愣是顶着美国政府的阻挠,坐船颠簸了一个多月,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回国后,徐光宪被分到北大教书。你以为北大就条件好?那会儿的化学系实验室,窗户漏风,设备老得掉渣,烧杯是裂了缝拿胶布粘的,天平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老古董”,称个0.1克都晃悠半天。学生们上课连像样的教材都没有,徐光宪就自己刻蜡板、印讲义,白天上课,晚上蹲在实验室里捣鼓。有人劝他:“徐老师,你这留洋博士,屈才了。”他乐呵呵地说:“屈啥才?国家缺人,我就该在这儿。”

三、年过半百摇漏斗:“别人说不行,咱偏要干成”

真正的硬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国家要搞“两弹一星”,导弹的制导系统需要一种关键稀土元素——钕。可钕这玩意儿,跟它的“孪生兄弟”镨长得太像了,化学性质几乎一模一样,就像两个双胞胎穿同一件衣服,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分离技术,纯度也只能到99%,而且成本高得吓人,西方国家对咱严密封锁,想买都买不到。

国家把这“硬骨头”交给了徐光宪:“徐教授,这事儿只能靠你了。” 那会儿徐光宪已经50岁了,头发都白了一半,按理说该“服老”了,可他一拍桌子:“别人说不行,咱偏要干成!”

怎么干?没设备,就用最原始的办法——摇漏斗。实验室里摆满了上百个分液漏斗,跟大排档的啤酒瓶似的,徐光宪带着学生们,一人抱一个漏斗,每天摇啊摇。这活儿看着简单,其实累得要命:一个漏斗装着几公斤溶液,得用力摇才能让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分离出稀土元素。一天摇下来,胳膊肿得跟小腿似的,吃饭连筷子都握不住。

更折磨人的是实验周期。一套完整的分离实验,得重复上百次萃取、分液、检测,整整100天!中间只要有一步操作失误,比如温度差了0.1度,或者溶液浓度配错了0.1毫升,就得全部推倒重来。有一次,学生们熬了三个月,眼看就要成功了,结果最后一步检测发现纯度差了0.01%,几个小伙子当场就哭了。徐光宪蹲在地上,拍着学生的肩膀说:“哭啥?科学哪有一帆风顺的?咱再摇100天,这次盯着刻度线,一步都不能错!”

就这么摇了三年,徐光宪的胳膊练出了“麒麟臂”,实验室的漏斗摇坏了上百个,数据记满了几十本笔记本。有天晚上,他盯着一堆密密麻麻的数据,突然一拍大腿:“不对!国际上那套理论是死的,咱得用数学算!”

四、“数学魔法”挑稀土:从“一锅粥”到“排好队”

你可能觉得,分离稀土靠的是化学,跟数学有啥关系?徐光宪偏要“不按常理出牌”。他发现,稀土元素虽然“长得像”,但它们在不同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有细微差别——就像一群身高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看不出来,但挨个量身高,总能排出顺序。

徐光宪带着团队,把这些细微差别变成数学公式,搞出了一套“串级萃取理论”。说白了,就是用数学模型模拟稀土元素在萃取剂中的“运动轨迹”,算准了每次萃取该加多少溶剂、摇多久、温度多少,让原本混在一起的“稀土兄弟”,像排队过安检似的,一个个按顺序“走”出来。

这套理论有多神?打个比方:以前分离镨和钕,就像用漏勺从一锅八宝粥里捞红豆,捞出来的总带着绿豆、花生;现在有了“串级萃取”,相当于给每个稀土元素发了一张“身份证”,机器按公式一算,就能精准定位,纯度直接干到99.99%——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一吨稀土矿里,把杂质降到只有一粒米那么重!

更牛的是成本。国外分离一公斤高纯度稀土,成本要上百美元;用徐光宪的方法,成本直接砍到几美元,效率还提高了几十倍。1975年,这套技术在全国推广,中国稀土分离纯度一夜之间从“落后生”变成“全班第一”,连美国、日本的科学家都傻眼了:“中国人怎么突然搞出来了?这理论我们想都没想过!”

五、不申请专利狂教技术:“技术是国家的,不是我的”

按说搞出这么牛的技术,徐光宪随便申请几个专利,这辈子都不愁吃穿了。可他干了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不仅不申请专利,还主动办起了“免费培训班”。

那会儿全国稀土厂的技术员,挤破头往北大跑。徐光宪把自己的理论、实验数据、操作步骤,全写成讲义,印了一麻袋又一麻袋,免费发给大家。他亲自讲课,从早上讲到晚上,嗓子哑了就含着润喉片接着讲,学生有问题,他蹲在地上拿粉笔在黑板上画图,直到所有人都弄懂为止。

有人劝他:“徐教授,你这技术卖出去能挣大钱啊!”他瞪了人家一眼:“挣啥大钱?技术是国家的,不是我徐光宪的!全国的厂子都会了,中国稀土才能真的站起来,才不用看外国人脸色!”

就这么着,“串级萃取理论”像长了翅膀,飞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稀土厂。包头的稀土矿、江西的离子型稀土矿,以前只能卖矿石,现在都能生产高纯度稀土氧化物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稀土产量一下子冲到世界第一,出口量占全球80%,而且价格再也不是“白菜价”——高纯度钕铁硼磁体,一克能卖到几十块,比黄金还金贵!那些曾经卡咱脖子的西方国家,现在得排着队来中国买稀土,还得看咱的脸色:“徐教授的技术太牛了,我们服了!”

六、80岁拄拐上书:“别为了眼前钱,挖光子孙的家底”

中国稀土产业起来了,徐光宪却睡不着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稀土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大大小小上千家。为了抢订单,企业开始打价格战:你卖100块一公斤,我就卖80块,他再卖50块……好好的“软黄金”,愣是又快被卖成“白菜价”了。更要命的是,很多小厂乱采滥挖,挖矿不回填,废水直接排进黄河,草原变成了“麻子脸”,河水浑浊得连鱼都活不了。

徐光宪看着新闻里的报道,急得直拍桌子。那会儿他已经80多岁了,腿脚不好,走路得拄拐杖,可他还是拖着病体,跑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一趟趟地反映情况。后来干脆提笔给国务院写了两封长信,字字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话:“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的战略命脉!不能为了眼前这点钱,把子孙后代的家底挖光了!”“环保问题必须抓,黄河是母亲河,不能让稀土污水把她弄脏了!”

这两封信,直接推动了国家出台稀土保护政策:限制开采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国家储备库。现在你去包头稀土矿看看,以前的“小土窑”全关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环保生产线,草原慢慢绿回来了,黄河水也清了。徐光宪听说后,摸着胡子笑了:“这就对了,资源得给子孙留着用。”

七、他没看到的“稀土霸权”:手机里藏着他的数学公式

2015年,徐光宪走了,享年95岁。他没看到现在中国稀土专利占全球80%,没看到新能源汽车里的稀土永磁电机满街跑,没看到高铁用稀土材料跑出世界第一速度,更没看到美国、日本想买稀土还得看中国脸色。

但他留下的东西,早就刻进了中国的工业血脉里。你现在用的智能手机,芯片里的稀土元素,是用他的“串级萃取理论”分离出来的;你坐的高铁,轨道耐磨涂层里的稀土,是他当年算出来的配方;甚至你家里的LED灯,节能背后也有稀土的功劳。

有人说,徐光宪这辈子,干了三件事:第一,用数学公式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让中国稀土从“挖土”变成“掐尖”;第二,用无私分享让中国稀土产业“遍地开花”,从“单点突破”变成“全链条领先”;第三,用晚年的奔走呼吁,给稀土资源上了“安全阀”,让子孙后代还有饭吃。

但在我看来,他最牛的,是给中国人挣回了一口气。以前外国人说“中国只能卖资源,搞不了高科技”,徐光宪用事实打脸:“咱中国人不笨,别人能搞的,咱能搞;别人搞不了的,咱更能搞!”他那间摆满漏斗的实验室,摇出的不只是稀土元素,更是中国人不服输的骨气;他那套写满公式的笔记本,算出来的不只是纯度和成本,更是国家的底气和腰杆。

下次你摸手机的时候,不妨想想:这小小的屏幕背后,藏着一个绍兴老头用一辈子摇出来的“稀土霸权”。而我们这代人,能做的,就是把这份骨气和底气,接着往下传——毕竟,徐光宪们当年没让咱输在起跑线上,咱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对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午后冲高回落,三大股指涨跌... 李晶昀 AI图 A股三大股指7月4日开盘涨跌互现。早盘在银行股走强带动下,沪指震荡走高,并带动深成指...
开屏消费观|柠檬价格狂飙!网友... 对很多人来说,夏天是柠檬味的,燥热难耐时,一杯清爽解腻的柠檬水能带走不少疲惫与不适。进入盛夏,从水果...
国内及全球最大酒店集团,又要I... 文|异观财经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良好,在港股牛市的浪潮之下,A股各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加速赴港IP...
淘宝闪购500亿补贴上线,中小...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促进商家生意...
北上广深餐饮创业,到底有多难? 文 | 红餐网 在不少餐饮人看来,北上广深已经不再是餐饮创业的“沃土”。 “最难的一批人,是当前在...
沪铅、工业硅:铅库存小增,硅现... 【周四沪铅与工业硅期货市场表现各异】周四,沪铅主力PB2508合约日内窄幅震荡,夜间横盘震荡,伦铅同...
“速冻一哥”安井食品今日港股上... 2025年7月4日 来自厦门海沧的 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安井食品”) 成功在港交所...
张一鸣版图不断扩张,TikTo... TikTok Shop的全球版图再落关键一子,日本市场的大门正式开启。最近,TikTok官方宣布其电...
关税突发!特朗普最新预告! 关税大消息。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会在今日(7月4日)起向各国发出信件,具体说明有关国家货物进入美国...
公募基金半年度业绩出炉,北交所... 2025年半年已过,公募基金的半年业绩也新鲜出炉,上半年公募基金交出了比较亮眼的成绩单,在所有公募基...
原创 四...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美国拉拢日本、澳大利亚、...
秉扬科技:7月3日融资买入13... 证券之星消息,7月3日,秉扬科技(836675)融资买入137.77万元,融资偿还57.78万元,融...
芭薇股份董秘单楠是董事长女婿?...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许小婧/文 近期,芭薇股份发布了2024年年报,据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和净利润...
纳指科技:7月3日融资买入4.... 证券之星消息,7月3日,纳指科技(159509)融资买入4.94亿元,融资偿还5.61亿元,融资净卖...
原创 一... 我国居民存款现状:真相远比数据更复杂 截止2023年10月末,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高达287.28万亿...
紫金矿业:7月3日融资买入2.... 证券之星消息,7月3日,紫金矿业(601899)融资买入2.03亿元,融资偿还2.77亿元,融资净卖...
小米YU7磁吸纸巾盒169元惹... 近日,与小米YU7同款配色的Xiaomi Life车载磁吸纸巾盒价位引发网友关注。 7月4日,“小米...
北新路桥:7月3日融券卖出21... 证券之星消息,7月3日,北新路桥(002307)融资买入494.96万元,融资偿还709.81万元,...
上证指数ETF:7月3日融资买... 证券之星消息,7月3日,上证指数ETF(510210)融资买入1180.64万元,融资偿还1404....
强劲就业数据降低美联储提前降息... 美国强劲的就业数据缓解了美联储在本月底降息的压力,黄金价格随之下跌。 黄金价格在当天大部分时间窄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