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存款现状:真相远比数据更复杂
截止2023年10月末,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高达287.28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达134.98万亿元,平均每人拥有9.56万元存款,三口之家则接近30万元。这一数据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自嘲“拖了后腿”。然而,这一平均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表面繁荣下的真实境况:大多数家庭存款远低于平均水平
一些媒体对居民经济实力的夸大报道,导致公众对自身经济状况产生误判。30万元存款,在许多人看来,连一套房的首付都不够,更谈不上富裕。西南财经大学数据显示,65%的中国家庭存款低于16.3万元,只有35%的家庭存款超过这一数字。这意味着,拥有30万元存款的家庭,已经超越了全国80%以上的家庭。这并非媒体夸大,而是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2%的家庭拥有全国80%的存款,剩余98%的家庭仅拥有20%的存款。更令人震惊的是,超过5.6亿人甚至没有银行存款。这一悬殊的差距解释了为何30万元存款能够跻身少数富裕家庭行列。
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巨大落差:积攒财富并非易事
普通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除去一线城市部分高收入人群,二三线城市多数职工月收入仅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扣除日常开销、子女教育、人情往来等支出后,每月能够存下的钱少之又少。即使每月能省下3000元,积攒30万元也需要8到9年时间,这期间任何意外事件(如失业、疾病)都可能打破这一计划。
高负债率下的生存压力:房贷成为沉重负担
中国居民负债率持续攀升,已从本世纪初的5%上升到70%以上。房价高涨是主要原因,多数家庭购房需依靠银行贷款。截止2023年10月底,居民贷款余额高达75.23万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44.64万亿元。高额房贷占据了居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可支配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几乎没有余钱储蓄。
结语:数据背后的现实
总而言之,看似乐观的平均存款数据掩盖了中国居民存款分布的巨大不平衡。高收入群体拥有巨额存款,而绝大多数家庭的存款则远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入不敷出。高房价和高负债率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状,使得积攒财富成为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这才是中国居民存款现状的真实写照,远比简单的数字更复杂、更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