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燕京啤酒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1~6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2亿元~1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26亿元~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5%。
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燕京啤酒跑出这样的业绩,不禁令人好奇,啤酒行业发生了什么。
燕京啤酒的“U8”曲线
中邮证券认为,24Q2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0.18亿元,25Q2的非经常性损益在1.35亿元左右,大幅增长,预计与公司关厂后政府收储土地的补贴有关。
东吴证券则把目光锁定在燕京啤酒的核心产品U8上,并表示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61.10%,U8销量保持30%以上高增,其中销量+3.11%/吨酒营收+3.47%/吨酒成本-5.76%,预计25Q2大单品U8延续较好增势,量价齐升、成本弹性兑现,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36.70%至+48.26%,持续兑现高增。
2019年,燕京啤酒推出燕京U8,号称是一款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优爽小度特酿啤酒。推出后,燕京U8很快成为了燕京啤酒的大单品,并迅速站位小度酒赛道,以清爽小度为主要特色。
2024年,核心大单品燕京U8的销量呈现指数级增长,2021-2024年销量分别为26万、39万、53万、69.6万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8%,2024年其销量占总销量的17.4%,成为利润核心引擎。
燕京啤酒年轻化
不光产品上主打年轻化,在经营理念上,燕京啤酒也把年轻化作为重要抓手。
2022年5月,燕京啤酒发布公告称,选举耿超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第八届董事会一致。耿超为原北京市顺义区国资委副主任,上任燕京啤酒时年47岁,成为最年轻的掌舵者。
燕京啤酒确立了当今啤酒消费主力人群的六大核心口感偏好——“净、香、甘、亮、鲜、爽”,开发V10白啤、鲜啤2022、新清爽等全国战略单品,又相继孵化无醇白啤、比利时白啤、干啤、小黑金、桃花白啤等差异化特色单品。
在渠道上,耿超亲自参与电商直播,赠送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新态度。
耿超曾公开表示:“年轻化不是一个口号,是要发自内心向年轻人靠拢,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拥抱年轻人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做实年轻化,为燕京啤酒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24年,燕京啤酒营收146.67亿,同比增长3.2%,超越重庆啤酒成为TOP5企业(华润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里唯一营收正增长的企业;净利润为13.24亿,同比增长54.87%,是TOP5企业里唯二净利润正增长、唯一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的企业。
在销量上,燕京啤酒2024销量达到400.44万千升,销量增长1.57%,也是TOP5里唯一增长的。
燕京啤酒的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45.4%攀升至2024年的67.01%。2024年,燕京啤酒的中高端产品销售额突破86.79亿元,同比增速达13.3%。尤其燕京U8在2022年-2024年的销量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
精酿果茶化,啤酒猎奇化
在很多啤酒爱好者看来,如今中国啤酒的发展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中国的啤酒产业,起手就是量大管饱的工业水啤。近些年,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精酿啤酒渐成气候。
然而,“中道崩殂”,中国精酿啤酒,还没等产品力和品牌影响上赶超海外品牌,就因为追求年轻化“走上歧途”,茶啤、果啤成为各大啤酒企业竞逐的风口。
青岛啤酒的精酿系列推出了草莓西柚、西柚白茶的新口味;燕京旗下定位中高端市场的子品牌狮王,带来树莓小麦、茉莉白啤两款精酿;双合盛不仅做了桔子味小麦果汁,还和吴裕泰一起研发了茉莉花茶精酿。
果啤所选水果的范围相当广泛,让人不禁怀疑:“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什么水果是不能拿来酿酒的?”
而花茶风味里高频出现的则是茉莉、桂花、龙井、乌龙这“四大金刚”。
此外,诸多养生食材也轮番登场,红枣、枸杞、山楂、生姜等,也都积极和啤酒联动。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不仅如此,泡椒、花椒、小米辣、木姜子、酸黄瓜、蒲公英,甚至是爆米花、豆汁儿、见手青也都成为了啤酒的辅料。实在是“无物不可下酒”。
除了在辅料和口味上不断翻新,年轻化的啤酒,同样精准打击着年轻人的钱包。
最广大年轻人最常用的价格计量单位是什么?答案是“一杯奶茶钱,一包香烟钱”。
而主打年轻化的啤酒,也大多选择将定价向奶茶和香烟对标,热卖产品大多在20-30元价格区间。
不差这杯奶茶,不差这包烟,自然也能不差这罐酒。
结语
放眼整个行业,啤酒正经历着一场从 “量大管饱” 到 “质精味奇” 的蜕变。当精酿尚未完全站稳脚跟,果啤、茶啤乃至各种 “脑洞大开” 的风味创新已席卷市场,从常见的茉莉、草莓到猎奇的花椒、豆汁儿,啤酒似乎正在突破一切味觉边界。
这种 “无物不可下酒” 的探索,本质上是对年轻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回应——他们追求新鲜感,也愿意为一杯 “奶茶钱”“香烟钱” 价位的特色产品买单。
如何在创新与品质间找到平衡,在年轻化浪潮中沉淀品牌价值,将是整个行业持续探索的课题。
免责声明
(上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上一篇:把握牛市五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