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了全球第一个给法币稳定币发牌照的地区。
美国参议院也紧跟着推进了稳定币法案。
巨头们闻风而动:京东副总裁宣布要发稳定币搞跨境支付,蚂蚁集团直接在香港和新加坡抢着申请牌照。
拉卡拉突然被推进了风暴中心。
这家手握237张支付牌照的老牌机构,成了国内唯一接入CIPS系统和数字人民币跨境通道的民营玩家。
更关键的是,它全国500万台POS机早悄悄升了级,现在能直接扫稳定币付款。
市场开始疯传:京东要在香港发稳定币,拉卡拉就是幕后技术搭档。
虽然公司没明说,但动作骗不了人——它香港子公司已经握着MSO牌照,能合法处理跨境结算,现在正排队等首批SVF牌照,最快三季度就能拿下。
资本市场的反应快得吓人。
6月16日拉卡拉刚公告要去香港上市,隔天股价就封死涨停板。
散户群里疯传着“跨境支付龙二”的称号,毕竟它“跨境收银台”能秒换36种货币,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
可当你翻开年报,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2024年营收57.59亿,比前年少了2.96%;净利润3.51亿,下滑23.26%。
更扎眼的是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只剩1.01亿,直接腰斩。
支付老本行正被一点点蚕食。
2024年总交易额4.22万亿,比2023年的4.51万亿缩水近3000亿。
虽然扫码支付涨到1.36万亿,但银行卡交易萎缩更快,跌到2.86万亿。
整个支付江湖里,前五大机构吃掉76.5%份额,拉卡拉只占1.17%。
跨境支付听着热闹,2024年交易额492亿,但这点钱只占总营收0.24%。
境外收入更惨淡,290万还不够在北京买套房。
转型故事也讲得艰难。
SaaS服务新增1万家门店,交易额涨65%,可科技业务整体收入还在下滑。
信用卡推广收入暴跌78%,连累整个科技板块。
股东们用脚投票的信号越来越密。
2025年刚过半年,拉卡拉就两次减资,注册资本从8亿缩到7.76亿。
孙浩然的清仓只是开始——他之前已经减持多轮,这次要把剩下2.45%股份全抛光。
但赌徒们盯的是另组数据:如果香港牌照落地,稳定币业务毛利能冲到68%,2025年最多贡献4亿收入。
按跨境业务8倍PS算,市值能再涨32亿。
眼下最真实的场景在上海陆家嘴。
6月18日论坛上,央行行长第一次公开谈稳定币。
台下坐着的拉卡拉高管,手里攥着刚交的港股上市申请,背后是2800万商户数据和100倍市盈率的资本赌局。
交易软件弹出一条新提示:6月25日单日换手率冲到27.57%,145.8万手筹码转了一圈。
大户在抛,散户在接,股价停在35.04元——比年初最低点翻了两倍多。
营业部里老股民眯眼盯着屏幕:“当年炒数字货币也这么疯...”
话没说完,机器“滴”一声响:又成交了3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