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联储主席玛丽·戴利的声音穿透线上会议的电子屏障:"当企业通过供应链重新谈判分摊关税成本,美国消费者端的冲击可能比预期温和——今年两次降息仍是合理预期。"这句看似平静的论断在美联储内部激起千层浪。几乎同一时刻,圣路易斯联储主席阿尔贝托·穆萨勒姆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关税影响需要时间渗透,效应可能持续到明年二季度,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两位美联储重量级官员的隔空交锋,折射出美联储在通胀迷雾中的艰难抉择。
戴利的信心源自企业对成本压力的化解能力。她在发言中描绘出一幅微观图景:当关税成本传导至终端时,企业通过供应链重新谈判、利润空间压缩及运营效率优化三重策略消化冲击,最终显著降低转嫁消费者的比例。现实数据为此提供注脚:美国零售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六月进口商库存周转率升至一点四八次每月,创下五年峰值,表明渠道商正通过库存管理分摊短期成本。而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的二季报揭示,其综合毛利率仅微降零点三个百分点,远低于关税税率涨幅。
这种观点在六月会议纪要中被归为"少数派"。文件清晰揭示决美联储的认知鸿沟:以戴利为代表的部分人坚持关税仅引发一次性物价跳涨,不影响长期通胀预期;但多数派担忧关税可能重塑定价机制,导致持续性通胀压力。穆萨勒姆的谨慎态度更具代表性:"影响存在明显滞后,或在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集中显现。"他特别强调财政路径调整压力可能放大金融风险。这种分歧直接映射于利率决策——最新点阵图显示,官员对二零二五年降息次数预测呈现显著跨度。 尽管存在分歧,戴利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获得广泛认同。她指出当前呈现温和冷却特征:消费支出增速放缓但未现萎缩,劳动力市场保持紧平衡状态,通胀明确趋向百分之二目标。最新数据佐证其观察:六月核心PCE同比降至百分之二点三,实现连续九个月下行;失业率稳居百分之三点九低位,时薪增幅稳定在百分之四点一区间;二季度GDP追踪预估仍达百分之一点八,有效规避硬着陆风险。这种减速不失速的状态,为货币政策调整创造了空间。戴利强调:"决策需延续当前数据趋势,两次降息是可能路径,但所有预测都伴随不确定性区间。"
当戴利与穆萨勒姆各执一词时,外部环境正在剧变。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发出警告:"市场对贸易政策变化存在危险的自满。"富国银行最新报告揭示,美国小企业招聘陷入停滞与库存消耗殆尽可能触发价格螺旋。更复杂的挑战在于政策传导的全球性涟漪:若美联储因关税延迟降息,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将骤然加剧;过早行动则可能放大输入性通胀,损害货币政策公信力。这种两难处境将在七月底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直面考验,而此刻联邦基金期货市场显示,交易员对九月降息的押注已升至百分之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