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以523票支持、75票反对的悬殊差距通过决议,单方面定性中国稀土出口管控政策“缺乏正当性”,指责中方利用产业优势地位。部分议员更扬言要加速弥补欧洲在关键领域的短板,实质意图减少对华依赖。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该决议的核心诉求竟是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规模——这种自相矛盾的立场,暴露出欧洲在资源安全与战略自主间的深刻困境。
欧洲议会此番操作显现出明显战略矛盾:既质疑中国正当的资源管理权,又要求保障自身资源供应;既渲染“降低依赖”的政治口号,又难以摆脱现实需求。中国始终强调稀土资源的军民两用属性,明确指出依法实施出口管控符合国际惯例。针对欧洲议会的无理指控,中国驻欧盟使团严正声明:任何损害中国发展权益的企图都不会得逞,稀土问题从来不应成为中欧关系的障碍点。
值得玩味的是,决议刻意回避了近期关键贸易数据。在中美经贸关系缓和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出口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最新统计显示,6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幅达5.8%,贸易顺差突破1147亿美元。稀土出口量更创下7742吨的十五年峰值,同比激增60%。这些数据构成对欧洲议会指控最有力的现实反驳。
国际市场的异常采购现象,本质是全球供应链焦虑的集中爆发。当贸易保护主义阴云笼罩国际市场,各国纷纷启动战略性储备机制。对稀土这种战略资源的恐慌性采购,恰恰反映各国对自由贸易体系稳定性的深度担忧。可以预见,这种非理性抢购将持续至主要经济体完成基础储备,随后进入新的供需平衡调整期。
纵观全球稀土供应链发展史,中国数十年来始终承担着稳定供应者的角色。当前市场波动根源在于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引发系统性风险。中国多次警示单边主义对全球产业链的危害,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欧洲此刻不追究贸易失序的始作俑者,反而指责遵守规则的中国,无异于本末倒置的战略误判。
当各国采购商在上海港争抢稀土集装箱时,欧洲议会的决议文本显得尤为苍白。稀土贸易数据折射出更深层真相:在全球化产业链中,没有国家能真正“独善其身”。中国稀土出口的波动本质是全球贸易失序的晴雨表,而解决问题的钥匙,始终握在那些真正维护自由贸易规则的国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