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监管之殇:一场35万股民的集体血泪史
35万股民一夜之间账户飘绿,五家上市公司——三丰智能、ST万方、瑞贝卡、沐邦高科、太原重工——的集体爆雷,如同黑暗中炸响的五颗深水炸弹,将A股市场的监管漏洞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这并非个案,而是市场长期积弊的集中爆发,令人不寒而栗。
这场“暴雷盛宴”的主角们,手段各异,却又惊人的相似:财务造假、信披违规、年报注水、董事被立案……应有尽有,堪称“违规大全”。 ST万方,头顶“ST”的帽子,仍顶风作案,3万股东人均浮亏60%,退市风险已达临界点,如同病入膏肓却依然挣扎的病人,最终伤害的却是信任它的患者。沐邦高科去年实施高比例转增(10转4.8),以“大促销”般诱人的姿态吸引散户,却在年报中注水,2.6万股东如今只能守着4.9元/股的股价,甚至连分红都可能倒贴。这如同在超市抢购打折商品,回家却发现全是过期货,欲哭无泪。 瑞贝卡,这家生产假发的公司,其财务报表比女明星的假发还假,3.7元的股价无力止跌,主力疯狂出货,散户最终收获的只是一地鸡毛。 就连国企背景的太原重工也未能幸免,信披猫腻,2.6元/股的价格,连白菜都不如,10万股东恐怕连“菜叶子”都捡不着。 三丰智能则更加恶劣,借着年初机器人概念的东风,股价暴涨200%,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击鼓传花”游戏。11元/股的背后,是17万散户的血汗钱,而机构却早已在上周集体减持“跑路”,留下散户在董事被查的公告面前干瞪眼,如同电影散场,众人离席,你却还在排队买票。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些公司在出事前几乎都进行过定向增发,机构早已饱吸利润,而最终被追责的,却只是几个替罪羊,区区60万元的罚款,连违法所得的零头都不到。这种罚酒三杯式的处理,如何能震慑违法者?如何能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场灾难并非偶然。公开资料显示,这五家公司中有四家去年都收到过交易所的问询函。三丰智能的质押率早已突破80%的警戒线,ST万方的保壳手段更是玩了三四年之久。监管的滞后和无效,才给了这些公司屡屡违规、最终爆雷的机会。今年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激增40%,而退市数量却反而减少,这岂不是在变相鼓励更多“韭菜”往火坑里跳?
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监管层不能总是被动地“收拾残局”,而应该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财务审计需加强第三方抽查,保荐机构应承担连带责任,财务造假的责任人必须受到严惩。35万股民的损失,又该如何补偿?罚款进了国库,这算哪门子的保护?
如今的A股市场,投资者们不得不“看老板行程表,查公司底细”才能规避风险,但如果所有公司都做到完全透明,A股怕是要少掉一半的上市公司。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擦亮眼睛,谨慎投资,才是自保之道。在这个市场里,信任的代价,往往是血淋淋的教训。 监管层的反思与行动,才是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