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加速推进!
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将诞生
【Kyabram Free Presss网8月22日报道】
据称,我国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该发电场位于青藏高原,占地面积达610平方公里,与美国芝加哥市面积相当。中国正以远超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速度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而这类投资的回报如今也开始显现。
周四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较去年同期仅下降1%,但仍延续了自2024年3月开始的下降趋势。同时好消息是,中国的碳排放峰值可能已提前到来,早于政府设定的2030年前达峰的目标。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仍需要大幅削减排放量,才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的总部位于芬兰,其首席分析师是劳里・米利维尔塔(Lauri Myllyvirta),同时也是以上研究报告的作者,他表示,中国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既定目标,未来35年的排放量需平均每年下降3%。他称:“中国需要尽快达到每年减排3%的目标。”而我国的碳排放量仅在经济放缓期间出现过下降。
米利维尔塔在英国Carbon Brief网站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最新数据,他指出,与以往不同的是,电力需求正在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长了3.7%,但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发电量的增长仍轻松超过了电力需求的增幅。他表示:“中国首次迎来了排放量的结构性下降趋势。”
研究称,2025上半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2吉瓦,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截至2024年底的全部太阳能装机容量(178吉瓦)。
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已超过水力发电量,且有望在今年超过风力发电量,成为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来源。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 51吉瓦。
华盛顿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Li Shuo)称,中国碳排放趋于平稳是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他在邮件回复中写道,“这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时刻,为原本黯淡的气候前景带来了一缕希望之光。” 他还强调,这也表明一个国家可以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
但李硕也表示,中国对煤炭的高度依赖仍对气候治理进程构成严重威胁,经济结构需要向资源集约型行业转型,前路依然漫长。
在青藏高原上,一望无际的太阳能电池板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一座座的白色两层建筑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在电池板群中。
在这片以荒漠为主的地区,这项规模浩大的太阳能工程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令人惊叹的改变。
在这里电池板起到了防风作用,减少了沙尘,也减缓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条件。同时成千上万只“光伏羊”在光伏板的阴影下惬意地吃草。
海南州能源局局长王安伟称其为一种“多层面的双赢。他还强调:“这种‘上面发电、下面种草、科学放牧'的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该地区约三分之二的土地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完工的部分已开始供电。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拥有700多万块电池板,发电量足以满足5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与中国其他许多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一样,它们建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西部地区。
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将电力输送到中国东部的人口中心和企业工厂。
青海省副省长张锦刚在政府组织的参观活动中向记者表示:“我国绿色能源的分布与当前的产业布局完全不匹配。”
解决办法之一是建设横贯全国的输电线路。目前已有一条输电线路将青海与河南省连接起来。另外两条输电线路正在规划中,其中一条将跨越近半个中国直达东南沿海的广东省。
米利维尔塔表示,中国电网的管理方式相对僵化,主要适用于煤炭发电厂的稳定输出,而不适用于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更强的风能和太阳能,这阻碍了绿色电力的充分利用。
他指出:“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正在努力解决,但这需要对燃煤电厂以及输电网络的运营方式进行重大改革,因此,这绝非易事。”
编译:耿 语(新能源部)
审校:高英博(新能源部)
编辑:耿 语(新能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