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聊楼市话题,目前彻底进入了本土国企市场,近半年的新盘,从建总流花溪,左海烟山江翠,再到榕发锦珹大观等等。
当国企全面进场后,给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下面就聊一下。
福州目前的国企市场,榕发、建总、左海、古厝(福厝、新榕)、新区。
五大房企,面对这天量储备,目前都在进军改善市场,这时候就看谁能成为一哥。
打开地图,搜索一下这五家国企位置:
这位置,堪称金庸笔下的五绝华山论剑:东榕发、西左海、北建总、南新区、中古厝。
看上去这场论剑,古厝多少带点宿命论。
4年前,这五绝是什么样的存在?
当时它们还是以公建+配建房为主,建总的代表作是建总领筑,左海的子公司工业园区,还叫福州市城投建筑有限公司,开发的安商房,凤峦郡,鹤鸾郡。
至于新区集团,当时还在三江口,开发那个现在都没卖完的花语城。
至于古厝的新榕,同样是金城湾之后再开发安商房,新榕金X郡。
唯一相对靠近商品房的企业,仅榕发一家,还全是热销盘,祥浦苑摇号记录,观湖郡开盘高去化。
时间来到现在,本土国企经过3年的土地储备,已经包揽了福州80%以上的土地,其中不乏改善产品,下面就来分个聊聊,后续如何。
分析:3年本土国企一哥,如果说榕发是没有太多争议,2023年面对兜底使命,房企一家承受多幅巨型地块。
其中南湖旧改,三远旧改,4幅纯商都被房企拿下。
清一色高容积率地块,最终三远两幅被收回,算是非常幸运。
否则按照目前剩余的一幅鼓韵公馆就有1106套,三幅地块最少会供应3000套以上,可想而知要卖到什么时候。
后来房企拿地放缓,在兜底完福峡路的其中一幅后,房企就没有再进入土拍市场,已经消失半年。
从房企的销售榜来看,2024年,2025年上半年,房企的销售数据都是不错,排在本土国企第一。
从周期来看,房企真正发力的时间点是2024的四季度、2025的一季度。
不错的销售数据,但是在土拍市场消失,这个信号不是太友好。
从地块来看,房企由于近期没拿地,所以未上市的项目并不多,福峡路忽略,仅剩下最受关注的金屏垱纯商,主打改善。
随后就是东区的榕发湖樾,从规划以及周边的供应来看,压力也不大。
此外就是近期预热的城启未来,两个地块合并,云玺不到1w的拿地价,性价比尚可。
至于鼓韵公馆,1.27W,加上千套库存性价比就有点糟糕了。
最头疼的还是王庄的锦珹大观,目前福州体量最大的改善新盘,这幅地块不管换哪一家房企来,都难。
至于南二环的高著公馆、以及三江口的榕发云潮颂,虽然拿地价不算夸张,但是目前外围楼市崩塌,即便有划片等加持,奈何这个形势下,要想不亏钱走掉,难度也不低。
当然房企的这么多项目,也有一个隐藏优势,就是房企是福州几家国企后续里面,相对刚需产品较多的一家。
综上,房企待上市项目不多,只不过很多都是难啃的项目,这一年多卖的不错项目,由于当初拿地价不低,大概率是亏本走量,后续期待的改善产品也不多,在后续的比拼里面,关注点偏低。
分析:作为城投集团的另一家代表企业建总,房企应该算是这几年本土国企里面最稳健的代表。
在销售排行榜里面房企也是除榕发外,仅剩上榜的一个。
由于此前拿地并不多,加上操盘比较成功,几个X璟项目,都做到了接近清盘的去化,仅剩下云璟未来。
在拿地市场,2023年属于榕发,2024年就属于建总。
房企一口气兜底了高宅旧改3幅,又拿下了金山南北的2幅,这些项目对于房企的压力都不低。
目前上市了流花溪的两期,后续还有金山瑞璟瑞玺,以及房企在鼓台的第一幅地块建总梧桐公馆。
房企的整体局势与榕发类似,都有一幅鼓台纯商改善,然后在外围旧改都有难啃的纯商。
只不过榕发多了一幅锦珹大观,建总相比就没有这样的困难存在。
从房企其他地块来看,大部分地块体量都不大,最难的是新店的建总璟荟里,整个片区目前来看,除了新榕的一幅,剩余地块,大概率短时间都不会有动静,类似福峡路。
在产品的打造上,房企以流花溪做起点,即便争议不少,但是对于流花溪的产品力,目前大部分购房者都是给予肯定的态度。
在一哥的路上,个人感受,房企目前暂时领先,后续其他项目要如何突破产品力,值得关注。
分析:对于左海集团,评价很简单,福州最猛的本土国企。
房企虽然没拿下年度拿地冠军,但是实际的土地储备,已经坐上了福州一哥。
从发展趋势来看,房企前几年动作偏慢,仅望悦、星悦颂在售,期间还躺平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最终望悦回收了一幅地块,新店东区也回收了一幅,可以说压力少了一些。
当初房企的项目定位都是偏刚需产品,只不过来到2025年,面对储备第一的情况下,房企没有地域歧视,都给出改善定位。
目标预计是福州改善最强的国企,每个区域的天花板必须留下左海的名字。
相比于榕发建总,房企已经推出了自己的5大产品系。
从这些地块来看,优势在于体量都不算大,劣势就是地块数量不少,其中不乏改善客源一般的区域。
当然这样一家志向宏大的房企,在鼓台居然没有一幅纯商,略显遗憾。
后续的河南旧改,期望左海再接再厉,让鼓台的豪宅也成为左海的囊中物。
目前房企也是最受关注后续新品的房企,到底会给出什么样的改善力作?
当然除了产品力外,房企在去化上,要如何改变也值得关注。
与流花溪一起上市的烟山,目前去化数据是持平的,这一点已经说明房企输了。
这次文翠给出统一折扣的方式,算是一个尝试,后续要如何推进去化,还是有难度。
古厝集团目前两家子公司,一家是福厝,一家是新榕。
分析:对于福厝而言,新晋房企,在去年拿下多幅地块,不过体量都不大,而且位置都尚可。
既有凤凰旧改、也有王庄,以及东区纯商。
房企早年拿下的两幅地块,目前都已经现房状态,远山拾里依靠划片目前是房企营销主力,至于帝封江的福厝江上拾里,就放在那里了。
当然房企最近拿下的两幅的,福峡路河五四北西庄的纯商,大概率也是这种场景。
只不过这两幅楼面价不到7K,而当初的帝封江楼面价高达1.44W。
房企后续的产品也是主打改善,房企最大的硬伤还是入场太晚,没有出圈产品。
近期的福厝·凤鸣天玺,鼓台的纯商改善,这是最好打响品牌效应的一幅。
特别地块地处西二环,这里的竞争非常激烈,福厝能否成为黑马,就看这里。
分析:对于另一家子公司新榕,品牌更早,不过市场印象一般,与福厝一样,去年房企也拿下多幅纯商,部分位置尚可,而且体量不大。
与左海一样,房企面对不少优质地块,也给出了自己的产品系-水天系。
房企目前也仅上市一幅纯商,新榕江和阅,主打刚改产品。
后续的地块里面,新店旧改两幅,其中新榕云和悦是整个片区旧改,最有卖点的一幅,靠近地铁的刚需盘。
至于剩下的项目,房企也基本是改善产品。
两幅二内晋,两幅鼓台,压力都不大。
最大的压力来自高宅的新榕云行,主打第四代住宅,项目自身体量不低,旁边又是建总流花溪。
房企目前的困境和福厝一样,入场太晚,加上早期口碑一般,后续多幅全是改善产品,要如何树立品牌效应,难度颇大。
分析:相比于上述几家房企,新区集团的存在感就弱了很多,当然房企拿的地也都相对一般,近期会回收了一幅三江口的巨型地块。
在售的项目,都是区域偏差,五四北1.8W楼面价的纯商,三远的安商,最成功的就是南二环的映南台。
后续仅一个产品,三江口的改善,定位第四代住宅。
至于怎么卖?
江对面也有一个第四代,中建元亨府,价格暴跌。
只能说在国企的比拼里面,新区集团其实还没上桌。
除了这家外,近期还要入场的就是地铁置业,也就两幅地块,大概率也上不了桌。
盘点完国企的土地情况后,下面就先以金山做切入点看看内战如何。
最近最有话题的区域就是金山,板块近一年成交10多幅地块,目前也开始陆续上市,大部分项目都主打改善产品。
这里面,除了流花溪二期,以及瑞璟外,剩余的项目预算都在400-600W之间。
对于金山这个板块,改善的天花板也很有限,500W-600W左右是个头。
虽然前几年供应不算大,加上这里老房子一堆,置换需求明显,但是经过建发玺云等项目后,加上目前的二手大户型贬值厉害,成交难度更是巨大。
金山的客源实际也不可能经得住几千套改善的洗礼。
所以目前的金山市场,特别是改善项目,就是抢客源。
这里面的代表企业就是建总和左海,两家房企都有多幅地块在金山。
目前不管是营销还是自媒体平台,都已经看出端倪,后续大概率愈演愈烈。
这场客源争夺战,最终会如何?
借鉴两家房企在五绝的参照物。
(北丐PK西毒),两人终极一战的结局是相拥大笑,力竭而逝。
除了金山大战外,在东区,榕发PK福厝,也即将上演。
三远的福厝远山PK榕发的城启未来,随后福厝·澜湖悦宸PK榕发湖樾,再进一步福厝·紫阳缦宸PK榕发锦珹大观。
后续先看三远会如何论剑。
除此之外,就是在鼓台的PK,建总的梧桐,福厝的凤鸣,新榕的合翠、安岚,榕发的金屏垱,地铁置业的璟琇里。
这时候卷疯的左海,看着兄弟们大战,只能干着急。
从国企的盘点可以发现,前几年虽然拿地,实际推盘除了建总榕发外,大部分企业上市地块都不多,后续新品不少。
其中新品,80%都是改善产品,不管是哪一家国企,都是如此。
差别不过是做刚改还是改善,亦或者高改。
这就是福州市场,每个国企都在转型,只不过一入场,还没拿到好成绩,就开始卷改善,最终到底谁能真的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