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重庆,热辣滚烫。
8月5日,重庆电网负荷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过去15年,重庆最大用电负荷从1000万千瓦稳步提升至超3000万千瓦,折射出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行走在这里,可以看到:“两江四岸”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赛力斯超级工厂内数百台机械臂灵活挥舞,令人目不暇接;轨道交通4号线上,背着背篓去卖菜的农民和提着公文包的上班族和谐共处,烟火气十足……
在重庆,不仅能感受到经济脉动与市井烟火的交融交织,也能看到蓬勃的发展活力与独特的城市魅力。
消费热,问鼎“国内消费第一城”
消费,是一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1年7月,重庆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一。4年过去,重庆消费场景百花齐放,消费市场活力满满。
南岸区是重庆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巴渝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漫步在下浩里老街,青石板路蜿蜒伸展,百年吊脚楼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小巷里分布着各种精致的咖啡烘焙、餐饮小店等,即使不是节假日,街巷里依旧人潮涌动。
几年前,南岸区对下浩老街进行系统性修缮改造,并根据老街历史文化特点进行业态布局。2022年11月5日,下浩里老街重新开街。截至目前,已引入133家商户和品牌,招商率100%,接待游客680万人次。
“今天是周一,你看店里都满座了,节假日店里人多得无法落脚。”下浩里老街海棠有糖甜品店主理人戴姐告诉记者,她已经在二期租了更大的门面,准备“大干一场”。
近年来,南岸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消费场景创新融合。利用南滨路丰富立体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将8公里沿江区域中具有老重庆人记忆和烟火气的热门打卡地串联,打造“南滨C湾”。
南岸区是重庆打造消费新场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对城市特色资源进行地毯式挖掘,打造出“江崖街洞天”(江岸、步道、后街、洞穴、天台)的多样态消费空间体系,让新场景带动消费突围。重庆市商务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打造“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消费场景286处。
今年,重庆还持续推出系列活动点燃消费市场热情。数据显示,今年4至6月,重庆累计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700多场,拉动直接销售70亿元。
作为年度消费盛宴的重头戏,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于7月11日启幕,将持续至9月底。活动期间将推出200余场主题活动,着力打造百余个消费场景。
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重庆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37亿元的成绩,成为国内“消费第一城”。
产业热,汽车新央企总部落户
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是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
7月29日,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汽车央企,也是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正式开始运营。
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几名欧洲媒体记者正在了解科幻片中的“脑电波驾驶”。
该技术是将车辆上的头枕与脑电控制技术相结合,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和驾驶员的驾乘体验。2023年3月,长安汽车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该项技术的相关专利。
“截至目前,我们全球专利布局量已达到约2万件,平均19件/天,发明专利占比70%。”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说,长安汽车未来十年将在新兴领域投入超过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在赛力斯超级工厂里,机械臂不停舞动、运输机器人来回穿梭,一辆辆问界M9正在进行下线前最后的部件组装。这座超级工厂内,1600多台智能终端、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实现了焊接过程自动化率100%、喷涂自动化率100%、全自动智能伺服压机线自动化率100%。
“我们车间目前已实现AI视觉检测,十几秒钟就能对单一零部件几十处卡口进行全部检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出厂品质。”赛力斯超级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长安汽车的重金研发、赛力斯的智能化生产,是重庆车企发力新能源新赛道、重塑竞争新优势的缩影。近年来,重庆抢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实现产品“换道超车”。同时,大力推动“整零协同”,引导产业链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方向全面升级,目标是到2027年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0%。
自动变方向、安全跟车、主动避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城市中心,一批智驾小车正在进行上路测试,这是重庆首批“车路云网图”协同下的智驾小车,将有助于弥补单车智能在特定场景下应对能力不足和失效的风险,大大提高车辆安全性。目前,重庆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约2400公里,覆盖多种道路场景。
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新能源汽车产量48.93万辆,增长25.0%。新能源整车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不只是汽车,近年来,重庆加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当前,“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平稳推进。重庆市税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占全市销售收入比重为30.4%,继续为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其中,“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
民生热,“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农路加装护栏、残疾人服务提升……近年来,重庆每年接续办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午饭时间,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食堂内,烧白、青椒肉丝、黄焖鸡等20余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整齐地摆放着,社区居民、附近写字楼员工、游客等有序地排着队。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民主村片区通过“留、改、拆、增”,让老旧社区焕然新生,并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现在不仅吃饭方便,看病、理疗、打针、输液……都能在社区医院完成,定期还有专家来坐诊。”民主村二村5栋居民彭其碧对当下的生活十分满意。
民生温度不仅在社区,也在流动的车厢里传递。轨道交通4号线,因每天清晨都有一群背着背篓的菜农搭乘地铁前往市区卖菜,被大家亲切称为“背篓专线”。
此前,有网友建议,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对此,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轨道交通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此番回应引发网友点赞,纷纷评论重庆轨道交通接地气、重人情。
曾经,去不同医院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往往就要重新做一次检查。为此,重庆主动向患者就医的堵点、难点、痛点开刀,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医疗服务,完成重庆市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医生动动鼠标,就能“一键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检查资料。
“本以为又要做一遍检查,没想到通过医检互认,节约了3000多元的检查费,还省时省心。”6月12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神经内科病房,从彭水县陪同岳父陈华来此看病的孙成波,对就诊便利度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作为重庆市重点改革项目,去年3月以来,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实行医检互认。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因调阅和互认减少重复检查130.97万人次,降低医保基金支出约1.1亿元,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2.89亿元。
细节处展现城市温度,高投入体现保障力度。“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温度与厚度,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上,一句句满意的话语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人民网“行进中国”重庆调研采访团:张峰、魏星、刘政宁、许峥、曹欣悦、胡虹、刘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