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邯郸,藏着无数浸润时光的成语典故。近年来,这座古城以“成语”破题,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玩、可消费的文旅新场景,“成语之都”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IP。
暮色降临,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仿佛变成了“穿越时空”的入口,这里复原了古赵国建筑风貌,“成语”也正以实景演出的形式“活”起来。在回车巷景点,一场《将相和》实景剧准时开演,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运营部负责人曹恒纲:“把成语融入到演艺里边,让它更亲民、更生活化。”
不止《将相和》,在这条全长2.1公里的街区里,《赵女传奇》《赵都风韵》《绮梦华裳》等节目,每一段表演里都藏着邯郸成语的印记。
成语带来的人气,也成了街区商户的“流量密码”。借势而为,商家们将“成语IP”与商业消费自然衔接。
如今的邯郸道,可不止是“看演出的地方”,非遗体验、成语文创、特色小吃散落其间,深度融合。而放眼邯郸,成语的基因不止藏在这一条街,早已嵌入了整座城市的肌理。城市更新中,全长5.6公里的光明大街被改造成了“成语主题街”,此外,还有32条特色商业街、38条夜间街区。就连公交车,也成了“流动的成语博物馆”,几站地的功夫,就能读懂几个典故。
让成语可感、可知的同时,更要可触摸、能带走!从成语拼图到成语文具,再到各式成语摆件,邯郸精心打造的500多种特色文创产品,将抽象的成语转化成了“手心里的美好”,成为游客能随身带走的“邯郸记忆”。
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晓芳:“我们把成语旅游,作为发展城市文旅产业的‘金钥匙’,用奇思妙想推进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性的实践,成语之都也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可感可及。”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醒您:
强降雨天气,出游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