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房子过剩,库存压力大,到底是什么概念?
最新数据已经出炉,住建部公布一组历时三年实地调研,才得出的惊人数据:全国共有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80多万处市政设施。
此外最近金融界有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31日,全国二手房总挂牌量753万套!
再看看新房,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948万平方米,按100㎡一套,起码700多万套房…
由此可见,存量房已经严重过剩!同时暗示:楼市或将迎来一场新变革。
虽然存量供给过剩,但全国依旧有2亿人买不起房,只能无奈选择租房生活,
一边是供给过剩,另一边是没房住。为何如此矛盾?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第一,炒房客囤房推高房价。
以前房价一路飙涨,炒房客功不可没,他们疯狂囤房,房价被一路推高,市场的泡沫被逐步放大,进而导致——即使存量房供给过剩,但房价依旧居高不下。
资料显示,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877元/平方米,二手住宅均价为13892元/平方米。
这就意味着,哪怕买二手房,100㎡的房子起码也得花费130多万。
可以说,但凡有炒房客介入的城市,再多的供应,也不够他们囤积。
再加上,前几年棚改大拆大建时期,开发商疯狂拿地建房、拆迁建房。据说那个时候,每年接近有上千万新建房子入市。
即使这么多房子,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收入太低,又难以支撑高房价。
这就不难解释,为啥多年来,房子会出现严重过剩,但房价依旧很贵了。
说白了,以前,房价和房子的供给情况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炒房客在其中的推波助澜不能小觑。因为他们的扎堆介入,疯狂囤积,房价一路飙涨,老百姓的购房压力也进一步被提高。
第一,不再鼓励大规模拿地建房了
随着住建部公布住房数量,各地对于房子的调控也在加强,
换句话来来说,就是希望通过公布住房数量来让整个市场了解到真实的住房供应情况,从而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被动地跟着市场的节奏走。
第二,也反映了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
如果房子空置率过高,房地产的泡沫带来的影响面是巨大的。
就连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曾说了,合理的供地、新房供应应该是以人为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增长率是供地开发建设新房的重要参照,脱离基础数据的土地供应,不利于楼市稳定,更不利于房价稳定。
而基于未来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城镇化率进程的放缓,人们在住房需求方面也将逐步减少。因此,未来不会再轻易鼓励开发商大面积拆建拿地建房。
第三,房产税越来越近,炒房客或将加速退出楼市
这几年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地方上的压力也大,因此不少专家大佬呼吁征收房产税,希望借此来稳定财收。
而且住建部已经查清全国房地产了,对房产征税也具备了必要条件,有了这个物理基础支持,相当于为房产税提供了数据支撑。
未来,一旦房产税全面落地,对于持有房子多的家庭来说,就意味着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炒房客群体,他们的压力将更大。
最后承担不了,他们就会被迫抛出手中多余的房子,并逐步退场,整个房地产市场也会逐渐回归理性,房价也会慢慢趋于稳定。
如此,不仅有利于减少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大的风险,稳定整个市场的长期发展,也能让各地财收实现更多元化。
第四,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引发风险
以前房企拿地建房,钱都是从银行来的,这个钱都是要还的,如今,房企手上有大量房子,一旦房子不好卖,变现困难,资金链就会受影响,银行也会跟着受牵连。
一方面,房企无法还债,可能导致银行不良率增加。银行无法收回资金,不仅会影响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导致因没有足够的资本流动,出现破产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很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论是降低开发商的贷款额度,还是提高购房者的首付比例,亦或是加强贷款审批等,最后,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地产市场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购房者的生活和消费…
所以房产过剩和银行的不良率风险是相互关联的,与购房者的风险,持房者压力也息息相关。
总之,从住建部公布全国住房数量可以看出,这个市场已经迎来了一轮新的变革,
面对这种趋势,普通人更应该做好理性判断,避免金融风险和决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