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连口罩都造不出来,为什么还有人相信美国制造业"随时能爆发"?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可以自信到什么程度?最近一位美籍华人在网上放出豪言:美国之所以去工业化,是因为钢铁、机电、军工都是低附加值产业,战时分分钟就能拉爆产量。听到这话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不就是那些年年喊着“我本来可以考清华,只是懒得努力”的学渣逻辑吗?
现实有多打脸?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16%跌到2022年的11%,这可是铁一般的事实。说什么主动放弃低附加值产业?拉倒吧!你见过哪个商人会主动地把那赚钱的生意大方地拱手让人?真相其实极为明了:成本太高了,难以与对方竞争,只得灰头土脸地撤退。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华人朋友显然没搞清楚一个道理:制造业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看看美国这些年的制造业回流有多费劲就知道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了2800亿美元,《通胀削减法案》又是3700亿美元这是在干什么?还不是因为发现自己家里缺了制造业这根支柱,房子都快塌了。别看他说得轻松,钢铁是低附加值产业?中国2023年粗钢产量10.1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4%,美国呢?0.81亿吨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战时分分钟拉爆产能”?别开玩笑了,你拿什么拉?拿嘴巴吗?
更搞笑的是说军工是低附加值产业。军工产业链涉及材料科学、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数十个领域,哪一个不需要深厚的工业基础?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军工产业就是空中楼阁。美国国防部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军用芯片、稀土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对中国的依赖,这就是去工业化的后果。现在好了,让我们看看这个“战时拉爆产能”的神话有多离谱。疫情期间美国连个口罩都生产不出来,还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进口中国制造。你指望这样的产业基础在战时能“分分钟拉爆产能”?除非你指的是拉爆防疫物资的需求缺口。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0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并非偶然之事而是几十年来持续进行投入且不断加以积累所造就的结果。制造业就像练武功,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行家知道,十日不练观众都知道。美国这一停就是几十年想重新练回来?没那么容易。
当然美国在高端制造以及芯片设计、软件等领域的确处于领先地位,不过这些优势恰恰是构建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根基之上的。离开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配套支持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都得歇菜,这就如同一个仅仅只会画图纸的设计师没了工厂,再怎么好的设计也变不成产品。最关键的是这种“高端产业好,而低端产业不要”的思维本身就存在问题。现代工业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端制造离不了基础制造的支撑。你说芯片高端吧?但没有精密的机械加工、化学材料、电子组装,芯片设计得再好也是废纸一张。这位美籍华人的话听起来像是在为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找借口不过实际上暴露的是一种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就像那些年考不上好大学的人会说“读书无用论”一样拿不到的东西就说不重要,这样心理上会好受一些。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而是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认不清现实就无法制定正确的策略。美国现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恰恰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是时间和成本都不会等人。制造业的转移有着其客观之规律并非是谁想转便可随意转的,中国历经了几十年的时光方才构建起如今这般的制造业体系,而美国若要重新予以建立亦需耗费时间、投入资金以及葆有耐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不会等你,技术不会等你,对手更不会等你。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别再用这些虚无缥缈的理论来安慰自己,脚踏实地做点实事比什么都强,毕竟嘴巴说得再漂亮也生产不出一颗螺丝钉。参考声明: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内容。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观察者网—(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逻辑硬伤) 新华网—(记者手记|加征关税能重振美国制造业?美民众:时光无法倒流) 第一财经—(美国制造业的困境源于过度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