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天刚拿到美国8月PPI的最新数据,看完我第一时间就想跟大伙儿念叨念叨——这数据可是有点意思,四个月来头一回下降,直接给美联储降息又添了把实实在在的理由,咱们做中长线投资的,可得把这里面的门道摸清楚。
可能有人会问,帮主,PPI这词儿总听你提,到底跟咱们有啥关系?其实简单说,PPI就是生产者物价指数,说白了就是企业进货、生产的成本价。它的涨跌,往往能提前告诉你后面消费者买东西的价格会不会变,更关键的是,美联储要不要降息、啥时候降,这数据可是重要参考之一。
这次8月的数据,环比直接降了0.1%,就连7月那波上涨的数据都被往下修了修,同比涨了2.6%。最有意思的点在哪儿?之前大家不都担心特朗普加征关税,企业成本一涨,肯定得把这成本转嫁给咱们消费者嘛?结果上个月企业压根没敢大幅提价。为啥?还不是现在经济不确定性大,企业心里也打鼓,怕一涨价,本来就谨慎的消费者直接不买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尤其是7月刚涨过一波,这会儿更不敢冒进。
数据一出来,美国国债市场立马有反应了。跟美联储政策绑定最紧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直接跌了4个基点到3.52%,10年期的基准收益率也回落了2个基点到4.07%。这说明啥?市场已经在提前押注美联储要降息了,毕竟批发端的通胀都弱于预期,美联储之前担心的关税推高通胀,现在看好像没那么急着兑现。
再往细了扒,这次PPI下降,主要是服务成本拉下来的。服务价格7月还涨了0.7%,8月直接跌了0.2%,尤其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率,跌了1.7%,这可是一年多来最大的跌幅。商品这边呢,剔除食品和能源,涨了0.3%,整体还算平稳。其实今年以来,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就忽高忽低,说白了就是贸易政策这事儿没个准头,企业也不知道该怎么定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之前美联储官员们还在纠结,关税到底是让通胀一次性涨一波,还是会长期影响?现在PPI这么一降,至少短期来看,通胀压力没那么大了。而且市场现在普遍预期,美联储下周三可能会降25个基点,本来大家还担心劳动力市场疲软会不会让经济停滞,现在PPI的数据算是给降息又加了层底气。
我做了20年财经记者,又一直盯着中长线投资,其实对这种数据最敏感的就是两点:一是企业敢不敢涨价,这背后是消费端的信心;二是美联储的政策风向,这直接影响全球资金的走向。这次PPI意外下降,看着是个短期数据,但往深了想,它说明企业对当下的经济环境还是偏谨慎的,而这种谨慎,恰恰会影响接下来的通胀走势,进而左右美联储的决策。
所以兄弟们,不用盯着短期的涨跌慌神,咱们做中长线的,就跟着这种关键数据背后的逻辑走。接下来重点看啥?就看企业后续会不会慢慢把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是真开始转了,通胀可能还会有波动;要是一直不敢转,那美联储降息的脚步大概率会更稳。我是帮主郑重,后面有啥新动向,咱们再接着聊,跟着靠谱的逻辑,才能做踏实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