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2日讯(记者 杨秀峰)9月10日,作为2025服贸会的重点配套活动之一,以“聚力协同 融合消费”为主题的2025国际消费大会在首钢园举行。该大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旨在聚焦消费领域的新场景、新业态与新模式,相关政府领导、驻华使节、跨国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参会。各方围绕消费领域前沿趋势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多元观点汇聚 共议消费趋势与全球合作
会上,多位行业代表与专家围绕消费发展趋势与全球合作路径发表观点。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在致辞中表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社会再生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全球变局加速,经济增长面临挑战,释放消费潜力成为各国共同任务。他提出,释放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需各国与企业加强合作,结合需求侧引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重视服务贸易与消费、供应链等的关联与融合,单靠一国、一企或一领域难以完成服务类消费与生产,需强化整合协作。他认为,释放消费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挖掘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智能、绿色、健康消费,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二是对接消费领域国际规则,完善标准互认,提升政策协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加强金融基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强化中国消费政策引导,探索稳定币应用,建设高效的跨境流通体系。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消费正向着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消费早已不是单一国家、单一行业的“独角戏”——一款风靡全球的智能消费品,可能凝聚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制造、设计与技术。他认为,国际消费领域的发展应着重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必须认识到跨境物流与国际支付协同保障机制建设、全球数字技术共享,以及中外环保技术与可持续供应链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聚力协同”是中外消费合作的必然选择,“融合消费”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未来方向。他表示,中国商业联合会发起国际服务联盟联席工作机制,将持续联合相关部门推动行业转型、整合资源,助力中国消费品牌国际化,期望大会凝聚智慧,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中国流通产业、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服贸会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的“风向标”与“连接器”,从数字服务到金融科技,从文化贸易到绿色服务,既推动中国优质服务走向全球,也将世界服务贸易创新成果引入中国。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执行总裁克丽斯特尔·伊登在致辞中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是推动创新与增长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塑造全球消费及贸易格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该协会与服贸会开展合作,正是这种关键地位与重要影响力的具体体现。它为国际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了桥梁,同时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
“在消费领域,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更是连接不同国家社会的重要桥梁。当中国家庭品尝秘鲁咖啡,或是秘鲁家庭使用中国技术产品时,这种消费场景构建的不仅是简单的贸易连接,更能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依存。”秘鲁驻华使馆一等秘书弗朗西斯科·加西亚在致辞中表示,未来,秘鲁将积极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向中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可持续且具创新性的产品;同时,秘鲁也欢迎能带来先进技术、专业知识与就业机会的中国投资,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韧性、更加包容且具备可持续性的国际消费生态体系。
跨界融合 为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在致辞中表示,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而“融合”正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关键词——文旅与商业交织、体育与消费碰撞、金融与实体联动,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作为连接市场、政府与消费者的桥梁,经济传媒需做好消费趋势的“观察者”与融合发展的“推动者”,未来协会将进一步发挥传媒优势,通过深度报道挖掘创新案例,用鲜活故事传递消费信心;依托媒体矩阵搭建行业交流平台,让传媒力量成为打通消费堵点、激活消费市场潜力的“催化剂”。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从全球化视角分析表示,国际消费共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依托跨国经贸与人员流动,推动消费趋势、热点及文化在全球形成共振浪潮,表现为消费趋势同步、消费文化传导、重大节庆带动消费热点。她认为,跨界融合是关键应对方向,能创造新消费增长点、适配技术趋势、契合政策,还蕴含创新机遇。建议从统筹基建、加强城市营销等五方面为跨界融合打造良好环境,助力消费与经济发展。
创新消费场景 共促多元融合
当前,全球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跨界融合打破行业边界,数字技术重塑消费场景,文化赋能激活消费潜力。
为推动消费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大会现场启动北京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联盟与北京市文商旅体跨界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介绍,联盟将促进跨行业信息共通,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成合作共赢,推动不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服务。
多举措赋能消费协同发展
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民生,提振消费,畅通城市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自2021年起,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吴凤武在会上发布《2024年度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报告》时介绍,我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速明显:截至2024年底,全国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5188个便民生活圈,服务1.18亿社区居民,且生活圈内商业网点累计创造732.4万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44.9%,有效带动就业增长。
消费升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尤其在国际消费领域。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王亚在分享中表示,跨境支付便捷度、金融产品精准度直接影响全球消费效率与体验。未来跨境支付市场将向“现代、开放、高效、无缝链接”演进,“政策、技术、商业、安全”四大要素也将持续深度融合。依托在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机构(中银香港、中银澳门分行担任当地发钞行),中国银行可提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
在“品牌国际化发展与多行业融合消费”圆桌对话环节,捷克驻华使馆商务参赞亚当·库普卡、王府井集团副总裁祝捷、ISPO中国负责人庞丹等围绕“如何推动品牌国际化布局”和“多元融合如何激活消费潜力”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表示,2025国际消费大会从驻华使节的跨国合作建议,到企业代表的实践经验,每一个观点都为“国际消费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也让他们看到了全球消费领域“合作共赢”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