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蔚蓝海域的中心地带,坐落着一个鲜为人知却极具魅力的袖珍国度。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北京市的1/50,却拥有令人艳羡的地中海气候,全年超过300天的明媚阳光让这里成为度假天堂。漫步在街头巷尾,你会惊讶地发现中文标识随处可见,华人面孔比比皆是,仿佛置身于某个中国南方城市。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国家的中国移民比例已飙升至惊人的87%,大量中国家庭在此购置房产的热潮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戏称,这个国家正在被中国人买下。这个神秘的国度究竟在哪里?答案就是——马耳他共和国。
虽然马耳他的国土面积仅有316平方公里,堪称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但其经济实力却不容小觑。这个位于南欧的岛国恰好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冲,素有地中海心脏的美誉。在这里,驾车不到一小时就能横穿全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在经济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欧盟委员会2024年最新预测,马耳他的经济增长率高达4.6%,在欧盟成员国中名列前茅,远超欧盟平均水平。
更吸引人的是,马耳他实行极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不征收全球税、遗产税和不动产税,企业所得税低至5%。这些优惠政策使其成为全球高净值人群进行资产配置的理想之地。不仅商业精英趋之若鹜,许多中产家庭也被其优质的教育资源所吸引。作为英联邦成员国,马耳他采用纯正的英式教育体系,英语为官方语言。在这里既能轻松对接欧洲顶尖学府,又能以华侨生身份回国参加考试,为子女教育提供了双重选择。
马耳他的医疗水平高居全球第五位,加上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和极低的社会治安案件发生率,使其成为工作、养老、育儿的绝佳选择。2023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马耳他的失业率仅为3.1%,远低于多数欧洲国家。更令人称道的是,马耳他是全球唯一拥有四位一体身份的国家(欧盟成员国、申根区国家、英联邦国家、欧元区国家),这种独特的身份组合为移民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大量中国家庭前来定居。虽然国土面积有限,但马耳他提供的附加价值却丝毫不打折扣。这些实实在在的亮点,使其逐渐成为中国移民的新宠。那么,中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走进这个地中海岛国的呢?
中国移民占比之高令人咋舌。自2016年马耳他推出永居计划以来,截至2022年,在2273位获批的主申请人中,中国籍占比高达87%。即便到了2024年,这一趋势依然强劲,全年1500份永居申请中约70%来自中国。中国人对马耳他的青睐,除了前文所述的优势外,更得益于其宽松的移民政策:无语言、学历硬性要求,无强制居住时间规定(即无移民监),更允许四代同堂移民,将成年子女年龄上限放宽至29岁,这对重视家族团聚的中国家庭极具吸引力。
当然,获得这张欧洲通行证也需满足一定条件:申请人需年满18岁、无犯罪记录,并提供50万欧元总资产证明(或65万欧元加7.5万至15万流动资产)。此外还需完成购房/租房投资,并支付政府申请费、医疗保险和慈善捐款等。虽然条件看似不少,但相比其他欧美国家的投资移民项目,马耳他的整体成本和流程仍显亲民。自实行线上申请后,审批周期缩短至4-6个月,这对急需安排子女教育或跨境业务的家庭极具吸引力。
中马两国的友好渊源可追溯至半个世纪前。1972年建交时,刚独立的马耳他因失去英军基地而经济困境。当时欧洲各国拒绝帮助其修建30万吨级干船坞,中国却伸出了援手,以无息贷款形式援建了这一工程。值得一提的是,马耳他后来用美元全额偿还了贷款,而几乎所有建设人员和物资都来自中国,实现了资金回流。这项工程不仅锻炼了海外建设队伍,还为中国赚取了急需的外汇。如今这座船坞仍在使用,站在瓦莱塔海边清晰可见。两位在建设中牺牲的中国工程师长眠于当地天主教墓园,成为中马友谊的永恒见证。
中国文化在马耳他的印记随处可见:一座精美的苏州园林不仅还原了江南建筑风貌,还引入了象棋、茶艺等传统文化元素;山东博山的琉璃工艺经中国专家传授,已成为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2018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医更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亮点。自1993年江苏首支医疗队进驻以来,中医在马耳他深深扎根,发展出中医夜市、欧洲中医实习基地等创新形式。马耳他的中医车辆甚至使用CHN开头的车牌,表达对祖国的思念。
这种文化亲近感和长期友好往来,让中国移民在马耳他找到了独特的归属感。从政府间合作到民间交流,从经济往来到文化交融,中马关系为今日的移民热潮奠定了坚实基础。马耳他之所以成为中国移民的热门选择,不仅因其发达的经济条件、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宜居的自然气候,更源于两国半个世纪以来建立的深厚情谊。从船坞援建到中医传播,再到如今超八成的中国移民占比,这段跨越时空的情缘谱写了互利共赢的精彩篇章。
对普通人而言,选择移民从来不只是考虑税率或身份便利性,更是在追寻一种归属感和更自由的生活方式。马耳他正是这样一个能同时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寄托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