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顺德区某电器公司正面临冰火两重天。企业研发的线缆技术获家电巨头认证,却被银行风控系统亮起红灯——负债率触碰传统警戒线,而抵押不足,企业急于获取融资却处处碰壁,遇上了订单交付危机。
在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融资困境像一道无形的墙:前期研发投入大,企业负债率高;轻资产运营,缺乏厂房设备等传统抵押物,可评估信用数据有限。这些特点让习惯了传统风控模式的银行望而却步,“不敢贷、不愿贷”成了常态,尤其当企业处于技术转化、急需资金扩大生产、承接新订单的关键期时,资金缺口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如何破局?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拿出了创新支持方案---“科创担”融资担保模式。通过引入省级再担保机构作为“稳定器”,与银行构建起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有了这道“安全垫”,银行面向科技企业的授信门槛得到拓宽,增加了有效风险缓释措施,助力普惠服务科创小微企业更深入、更广泛地下沉。
链接两端,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立即瞄准企业的核心价值——技术实力与资质,积极应用“科创担”服务模式,突破传统授信限制、为客户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量化技术专利价值、联合担保机构、叠加应用政策工具,以“善新贷”精准匹配需求。快速启动跨部门响应:组建起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基层网点的联合专班,将尽调审批流程压缩,跑出服务“加速度”,最终在10日内成功为该客户发放了250万元纯信用贷款。
放款当日,李总盯着手机银行到账短信反复确认:“原来技术实力真能跨越抵押物门槛!”这正是建行业务创新模式成效的生动注脚。“科创担”模式运行不到两月已惠及近10家企业,印证着风险共担机制的科学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