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电商观察家)
据新黄河报道,9月17日,小红书在北京举办“打击虚假营销”治理开放日,小红书“打击虚假营销战队”首次亮相,并公布了平台治理策略与半年治理成果。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战队”成立以来,小红书已封禁虚假账号超1200万个,处置虚假营销笔记1376万篇,清理虚假评论超3.6亿条,虚假营销内容曝光整体下降了60%。
据了解,小红书 “打击虚假营销战队” 是一支跨职能虚拟团队,由生态治理、产品、算法等多个部门核心人员组成。该战队打破了以往平台治理“单点治理、被动应对”的模式,通过多部门系统性协同作战,构建起覆盖账号识别、内容拦截、品牌溯源的全链路打击体系,有效破解了虚假营销“强隐蔽性”“强对抗性”的治理难题。
“虚假营销不仅破坏了小红书真实的社区生态,也扰乱了公平的商业秩序,战队将对其持续重点打击。让虚假营销无出路,才能让更多真实分享被看见。”战队队长莱戈在开放日现场强调。活动中,战队旗下账号、内容、行业、品牌、搜索五大治理板块的核心成员同步亮相,详解各板块治理重点。
“战队”队长莱戈在分享中介绍:“虚假营销往往呈现跨账号、跨笔记/评论、跨环节的对抗特点,仅靠专项小组‘各管一摊’难以根治。”为此,小红书打破部门壁垒,组建了一支深度协同的虚拟团队,构建了账号、内容、行业、品牌、搜索五大治理板块,对虚假营销进行系统化、全链路治理。开放日上,五大治理板块的核心成员也首次亮相,并分别介绍各板块的工作重点和治理策略。
在账号治理层面,团队重点打击两类造假账号:一是机构自建编辑团队运营的 “伪素人” 账号,这类账号常伪装成医生、白领、学生等身份,通过发布日常内容 “养号”,暗中夹带营销信息;二是在众包平台招募普通用户运营的 “众包” 账号,以批量发布同质化虚假笔记和评论牟利。
内容治理方面,针对易误导用户的虚假笔记与评论,小红书升级了两大AI识别模型:通过总结典型虚假营销笔记特征,优化 “模板化笔记识别大模型”;通过收集评论同质化话术等异常信号,完善 “虚假评论识别大模型”,半年内成功处置千万级虚假笔记与亿级虚假评论,精准清除“伪推荐”内容。
账号治理负责人必行介绍,团队通过捕捉账号 “异常行为”,结合内容特征、关联违规品牌等多维度识别,实现了对虚假账号的精准打击,“不断修炼‘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一个‘戏精’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