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阿巴巴巴已经成立26周年了,9月10日周年当天,高德地图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扫街榜。
该榜单上没有团购入口,也没有商品促销,甚至没有直接的交易环节,表面上看,高德的这份扫街榜只是好店推荐,但它背后的意义对阿里巴巴而言远不止此。
这份榜单,是阿里在本地生活赛道上打出的一张牌,也是看似非商业化的牌。与别的软件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直接的交易模式,而是间接从用户消费决策方面入手的。
说起来,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改革,因为高德地图一直是阿里各类软件中偏于工具的存在,长期以来,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出行中,而非交易。
但随着本地生活的迅速发展,高德的场景入口价值开始猛地浮现了出来。
这次上线的扫街榜,是基于高德用户的导航,搜索,收藏,到达等数据基础上整出来的新活儿,榜单明确表示不接受付费排名,不参与商家交易,更承诺永不商业化。
看起来只是一种服务罢了,可实际上,这种非商业化的行为已经让高德在用户面前建立起了一种可信形象。即:交易的事不在我这儿做,我只告诉你哪儿好吃,哪儿好玩。
一旦用户基于这个榜单做出到店决策,真正的商业价值就顺势落到阿里的其他环节,比如淘宝,支付宝等。 可以这么说,高德是交易链的起点,是信任的第一站。
通过扫街榜,高德把人流引导到线下门店,通过淘宝和支付宝,用户完成交易,领取优惠、评价服务。整个消费起始,阿里计算的明明白白。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阿里在云+AI领域投入巨大,第二季度资本支出达到386.76亿元,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达35.8%,位列第一。
这套AI能力不只是提供给企业客户用的,也在内部被广泛应用。高德的榜单推荐算法,淘宝的商品分发逻辑,饿了么的履约调度系统,背后都离不开AI模型的支持。
高德推出扫街榜,表面上是一个内容产品的上线,实质上是阿里对本地生活流量路径的掌握,也是企业技术的升级体现。
诚然,它不做交易,却为交易服务,它不推广告,却决定用户去哪消费。可以这么说,交易在哪儿完成不重要,重要的是路必须在自己手里,这一点,阿里看得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