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H-1B签证新规惹争议,中国削减美债黄金储备成焦点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受瞩目的行政令,针对H-1B工作签证申请人祭出高昂的申请费用——每人每年高达10万美元,否则将不允许入境。此举意味着H-1B签证的成本一夜之间飙升了20倍。据统计,目前在美国持有H-1B签证工作的60万外籍人士中,有7.02万为中国人。
消息传出后,微软、摩根大通、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迅速采取行动,连夜向旗下持H-1B签证的员工发出通知,要求他们尽量留在美国境内,或尽快返回美国。这些企业深切担忧,一旦员工身处美国境外,将可能面临巨额的费用负担,使其重新入境美国变得困难重重。
H-1B签证本是为了满足美国企业在特定专业技术领域人才短缺而设立的,允许企业引进国内难以寻觅的专业外籍技术人员填补职位空缺。该签证尤其受到美国科技企业的青睐,每年8.5万个的名额配额采用抽签制度进行分配。
从H-1B签证的国籍分布来看,印度是最大的受益国,占据了每年名额的七成以上。中国约占11.7%,主要集中在科研、金融以及高等教育等领域。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此表示,企业应优先培训美国本土大学毕业生,而非引进外国人来“抢走”美国人的工作。
特朗普总统在签署该行政令时宣称,此举旨在引进“顶尖人才”,并能有效“筛掉滥竽充数者”。白宫方面也强调,新规将促使企业优先培养本土人才,并确保引进的外籍劳工“真正具备高度技能,且不可替代”。
然而,批评者认为,这项政策可能适得其反,迫使美国科技企业将研发人员的招聘转向海外公司。就连以H-1B签证移民美国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的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公开表示支持H-1B签证。
中国资产配置调整:减持美债,增持黄金
与美国H-1B签证政策调整的同时,中国的资产配置策略也出现显著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减持257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这是中国自2025年以来第四次减持美债,延续了多年来的减持趋势。
自2022年4月持仓量跌破1万亿美元后,中国的减持步伐持续加快。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了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和573亿美元的美债。进入2025年,中国减持美债的力度有所加大,尽管年内各月持仓呈现出增减持交替的态势,但总体上以减持为主。
与此同时,与减持美债的趋势相呼应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黄金储备已攀升至7402万盎司。专家分析认为,在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的背景下,黄金价格屡创新高,各国央行普遍加大了购金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振龙指出,中国减持美债、增持黄金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储备资产结构。他解释道,黄金作为一种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不受单边制裁的影响,能够有效对冲美元等单一货币带来的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下的全球经济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也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并迅速推行新的关税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2月1日,特朗普以合成阿片类药物供应链等为由,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了T86免税清关政策。随后,关税加征幅度不断提升,3月3日升至20%,4月2日更是额外施加了34%的关税。至4月9日,针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关税已提高至125%。
这一系列关税措施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导致订单减少,许多依赖对美出口的制造业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不得不减产裁员。例如,中国一些传统的纺织、家具制造企业,过去大量产品销往美国,关税提升后,其产品在美国市场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并未局限于中国。2025年8月,该政府对瑞士加征39%的关税,这一举措令许多投资者感到震惊。紧随其后,瑞士对美出口额环比暴跌22%,其中黄金出口量从30多吨骤降至0.3吨,跌幅超过99%,豪华手表和核心药品等商品的出口也受到显著影响。
美国的关税政策同样严重冲击了韩国汽车产业。现代汽车在最新发布的声明中表示,由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将2025年的营业利润率目标下调至6%—7%。为减轻关税带来的冲击,现代汽车计划提升其位于佐治亚州的工厂产能,力争到2030年实现80%以上在美销售的汽车实现在当地生产。
全球资本流动与政策交织
根据美国财政部官网发布的7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截至今年7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1587万亿美元。尽管中国在减持美债,但日本和英国等其他国家却选择增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市场恐慌,以及美国财政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导致美债,尤其是长债,出现被抛售的现象。欧洲长债的抛售也对美债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波及。
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美债减持决策,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政策链条。这些政策不仅直接影响着美国科技行业和全球贸易格局,也深刻反映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在经历着战略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