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
沪指全天窄幅震荡,创业板指盘中涨超2%,再创3年多以来新高,宁德时代股价创历史新高。AI硬件、AI应用方向集体走强,剑桥科技、浪潮信息均涨停创新高。可控核聚变概念盘中拉升,上海电气、合锻智能涨停。芯片产业链反复活跃,张江高科、通富微电、凯美特气盘中大涨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航运板块集体调整,南京港、宁波海运跌超5%。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京三市超3800股飘绿,今日成交2.39万亿。
二、当日热点
1.核聚变
核聚变概念今日大涨,合锻智能、哈焊华通、武进不锈等多股涨停。
据澎湃新闻9月24日报道,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150亿元、正式挂牌成立仅两个多月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据悉,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核能发展一般规律,该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证实,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今年以来全球多国都开始了核聚变领域的竞速发展。海外方面,2025年6月,谷歌投资核聚变初创公司CFS并签署了200兆瓦购电协议:2025年8月,CFS宣布,在最新一轮的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了8.63亿美元;9月18日,美国、英国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一份《技术繁荣协议》,旨在促进两国在核聚变等战略性科技领域开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有望探索核聚变能源在AI数据中心方向的应用。
开源证券表示,随着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订单持续释放,看好核聚变板块景气度上行,磁体、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值得关注,直流输电产业链相关设备/器件公司有望凭借其电力电子技术积淀持续获取可控核聚变装置电源订单。
此外,中航证券指出,由于核聚变功率与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高温超导具备的高磁场强度能为核聚变反应提供更高的功率上限。目前低温超导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成本优势,在超导市场中的占比超过90%,而高温超导带材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Conectus预计至2030年高温超导材料将占据全球超导行业25%的市场份额,YBCO高温超导带材在托卡马克中应用渗透率的提升和核聚变行业需求的增长将共同推动其市场空间的倍增。
2.算力
算力概念今日活跃,中电鑫龙4天3板,宁波建工、广电电气等多股涨停。
在9月24日召开阿里巴巴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发表主旨演讲提到,公司资本开支会在3800亿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投入。
上证报记者获悉,阿里云将在大会上展示超大规模集群、分布式训练、推理加速等能力,并首次展出单柜支持144个计算节点的高密度AI服务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HPN8.0。
国信证券指出,在大模型军备竞赛的背景下,各大厂加速万卡甚至十万卡集群建设。Meta、微软&OpenAI、xAI等多家AI巨头陆续宣布或者完成10万卡集群建设,国内通信运营商、头部互联网、大型AI研发企业等均发力超万卡集群的布局。
然而在全球高端AI芯片供给紧缺背景下,以租赁代替购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租赁模式因地制宜且性价比更高。
云计算市场历经传统云、混合云阶段后,正在迎来第三次分化浪潮——GPU云(算力租赁)。在AIGC浪潮下,云服务商开始提供专门为AI训练和推理优化的GPU,预计到2033年全球GPU云(算力租赁)市场规模将增至128亿美元。
3.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概念今日大涨,精艺股份2连板,耐普矿机、洛阳钼业等涨停。
据界面新闻9月24日消息,美国矿业巨头Freeport McMoRan印尼子公司Grasberg矿山发生致命泥石流事故,推动全球铜价大幅上涨并引发供应链担忧。这座全球第二大铜矿因事故暂停生产,公司已启动不可抗力条款。
事件的核心是Freeport位于印尼的Grasberg矿山。该公司确认,9月8日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泥石流事故已造成两名工人死亡,另有五人失踪。作为应对,公司已全面暂停该矿区的生产活动,并启动了不可抗力条款,该条款允许生产商在遭遇不可预见的灾难时暂停履行供应合同。
受此消息刺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一度上涨3.2%,为4月10日以来最大盘中涨幅;COMEX铜期货上涨4%。
高盛将此事件定性为“黑天鹅”,预计未来12-15个月内造成50万吨的铜供应损失,并可能进一步损失100至200万吨,并断言“铜价必须因此上涨。
平安证券表示,据SMM,9月19日进口铜精矿指数报-40.8美元/吨。进口矿加工费中枢近期现边际抬升,但绝对水平仍偏低,矿端供应难言宽松,叠加废铜、粗铜供应维持紧张态势,原料端支撑仍存。需求端来看,国内下游消费旺季渐进,国内社库有望进入去库周期。中长期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预计铜价中枢仍上行。
方正证券认为,由于历史资本开支不足、近年全球新发现的大型铜矿数量有限、存量矿山品位持续下滑等问题,行业供给增速受限,而铜下游需求预计随着产业能源转型、新兴产业和市场崛起,将维持稳定增长。
除上述热点外,储能板块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再创历史新高。国产芯片、光通信等依然活跃;跌幅方面,医药、大基建等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