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一个耐人寻味的转变正在上演:向来唯美国马首是瞻、在反华议题上咄咄逼人的加拿大政府,近期却频频向中国抛出橄榄枝。从总理卡尼在联合国讲台上的示好表态,到外长阿南德高调宣布即将开启访华行程,渥太华方面急不可耐的求和姿态已昭然若揭。
这场戏剧性的态度逆转,绝非加拿大政客们良心发现,而是被现实狠狠教育后的无奈妥协。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北美国家如此坐立不安?答案就藏在它自己酿下的苦酒里——当加拿大挥舞的关税大棒遭遇中国的精准反击,傲慢的枫叶之国终于尝到了切肤之痛。
盲从美国的惨痛教训
作为美国的传统跟班,加拿大外交政策长期活在美国阴影下。特鲁多执政时期,这种依附关系达到顶峰:军舰跟着美军在南海自由航行,无端扣押华为高管孟晚舟,甚至以莫须有罪名驱逐中国外交官。当新任总理卡尼上台时,外界曾期待他能调整这种极端政策。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为向华盛顿表忠心,新政府反而变本加厉地打压中国贸易。
去年夏天,加拿大突然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天价关税,随后又跟风美国对华钢铝产品加税25%,还将制裁黑名单扩大到光伏组件、芯片等领域。渥太华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既想讨好美国换取农产品出口配额,又企图遏制中国优势产业。但这场政治豪注很快演变成灾难性的战略误判。
中国的雷霆反击
面对挑衅,中国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2025年3月,商务部率先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征收100%关税,水产品和猪肉则加税25%。这记重拳直击要害:中国每年进口30亿加元加拿大油菜籽,占其出口总量的40%,萨斯喀彻温省数万农场主全靠对华贸易维生。
同年8月,更严厉的第二波制裁接踵而至。中国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要求出口商缴纳75.8%的保证金。政策一出,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瞬间归零。更令加方绝望的是,中粮集团迅速转向澳大利亚采购,完美填补了供应缺口。
经济地震与政治海啸
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加拿大国内掀起惊涛骇浪。萨斯喀彻温省出现触目惊心的景象:金黄的油菜籽堆积如山却无人收购,20多家加工厂接连倒闭,4万农户人均损失3万美元。愤怒的农民们驾驶数百台拖拉机包围省府,高呼还我中国市场的口号。
地方政府率先造反。萨斯喀彻温省长莫伊绕过联邦直接率团访华,其他省份和出口企业也集体施压。雪上加霜的是,美国非但没有兑现承诺,
反而威胁对加拿大木材、乳制品加征250%关税。这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闹剧,最终以卡尼政府民调暴跌收场。
沉痛启示录
如今渥太华释放的软话,实则是内外交困下的求生之举。但中国早已亮明底线:合作需要相互尊重。若加拿大不先撤销歧视性关税,任何高层访问都将是徒劳。这场风波给全球上了生动一课:把中国当提款机的国家,终将付出惨痛代价。就像加拿大农民挂在拖拉机上的标语:政治投机换不来面包,诚实合作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