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以218:214的微弱优势在美国众议院通过,但这一法案意外促成了中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美国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后不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直言不讳地评价道:“你们听见了吗?那是来自东方的巨大雷声,14亿中国人正在笑话我们。”
与此同时,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项惊人的生态工程悄然展开。近30年来,新疆绿洲的面积增加了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了1955.7平方公里。
01 法案反作用,美能源产业受挫
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包含三项重要措施:提前七年取消新能源车的税收抵免,收紧风能和光伏补贴标准,并禁止使用中国技术的企业获得补贴。虽然表面上宣称是“美国优先”,实际上却大大削弱了美国自身的能源产业。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24年美国新增的发电能力中,有81%来自太阳能和储能系统,但该法案的实施直接切断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动力。得克萨斯州刚刚借助太阳能和电池储能新增了1万兆瓦的发电能力,成为全美最大的太阳能州,但此时却被自家政策所反噬。
02 中美电力差距巨大
2000年时,中国的年发电量为1300太瓦时,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而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0000太瓦时,超越了美国的5000太瓦时。青海德令哈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宛如一座银色巨人矗立在戈壁滩上,单站年供电量足以满足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类似的超级工程在中国不再是个例,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全部位居全球第一。弗里德曼在专栏中提到:“从未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廉价且清洁的电力直接决定着AI的未来。”训练一个大规模模型的电力消耗相当于三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而中国的电力成本比美国低了40%。
03 新疆的生态奇迹,沙漠绿化成果显著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2025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并扩大沙漠的“锁边”工程,在去年实现“合龙”后,今年又新增了479万亩绿化面积,锁边的绿色防护带宽度已从110米增加到7500米。南疆的农牧民在沙漠周围的沙化土地上种植了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24万亩,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了30多万人稳定就业。此外,喀什地区还完成了19.4万亩光伏治沙项目,总并网规模已达648.6万千瓦,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04 头屯河的绿色蜕变,兵地协同奏效
位于昌吉市的头屯河生态绿谷已成为“高颜值”的生态地标。全长190公里的河流,覆盖面积2885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防洪。从2016年起,兵地协同开展生态治理,搬迁了百余家企业,清运垃圾9万立方米,绿化了2000亩土地,水域面积达到1273亩,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如今,经过治理的头屯河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成为昌吉市的亮丽名片。
05 企业用脚投票,产业链的选择更具现实意义
面对特朗普法案的冲击,美国企业纷纷作出实际选择。特斯拉一方面批评法案“疯狂且具破坏性”,另一方面却在扩大上海工厂的产能。苹果公司也将30%的iPhone产能迁至墨西哥,但却用人民币支付中国零部件的货款。产业链的选择往往比政治宣言更真实,甚至沙特阿美也在深圳设立了首个海外新能源研发中心,并且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对华石油贸易。
06 昌吉市绿色成就显著,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头屯河的“绿色蝶变”成为了昌吉市高质量发展的象征。近年来,昌吉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24年,昌吉市的空气质量改善率位居全国第11位,比上一年上升了113个名次。2025年,昌吉市还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百强县,排名第43位。
07 全球影响深远,中国清洁技术提升战略地位
弗里德曼批评特朗普的能源政策时说道:“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堪称工业规模的愚蠢。”他的这番话也得到了马斯克的认同,后者曾任特朗普政府的“效率部门”负责人,并公开表示法案“向过去行业撒钱,却重创未来产业”。中国清洁技术的崛起为其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中提供了强大的战略缓冲,正如弗里德曼所说,这一变化正在逐步显现。
特朗普签署法案的那一刻,或许他并没有听到来自中国的那阵叹息:“这项法案让家更热,电费更贵,岗位更少,而中国则更强大。”如今,在中国新疆,头屯河沿岸的绿色走廊已成为市民休闲和健身的好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正被绿色一点点吞噬。中美两国在能源和生态政策上的不同选择,正在塑造着截然不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