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沙地带的爆炸声已经持续了两年,超过六万七千名巴勒斯坦人在2023年10月7日之后永远失去了生命,这场看似遥远的中东冲突,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地区性问题。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竟然与中国的海外利益有关?
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在10月9日宣布,意大利计划在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前,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全球停火提案。这场定于2026年2月6日至22日举行的冬奥会,原本是体育精神的象征,却因这一和平提案承载了更为沉重的使命。
这个提案让人不禁想起古希腊的奥运会传统——“神圣休战”,那时,交战的各方会暂停战争,只为让运动员能够安全参与奥林匹亚赛事。然而,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起,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呼吁全球停火,但大多数都未能实现,连2024年巴黎奥运会也未能突破这个困局。此次意大利提出的停火提案,是否能够打破“休战只是口号”的局限,成为全球和平的新契机?
塔亚尼在10月8日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意大利将借助米兰冬奥会的机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关于“奥林匹克休战”的提案,内容包括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冲突等各大正在进行的战事。他还在罗马国际会议上强调,意大利不仅要成为和平的捍卫者,还支持美国提出的结束加沙冲突的计划,同时坚信“永不放弃和平的希望”。
这份提案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冲突蔓延的深切担忧。加沙战争,早已超出了一个地区的范围,像一颗投入全球利益池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也未能幸免。
目前,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被认为是推动加沙冲突结束的最大希望。10月7日,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经就此计划展开间接会谈。
然而,许多人都知道,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这场冲突,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当天,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导致了1200人死亡。到10月8日,已确认以色列军事行动导致超过六万七千名巴勒斯坦人丧生。更糟糕的是,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医院缺乏药物、学校停课,民众流离失所,人道危机在这里持续恶化。
除了意大利,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也开始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立场,支持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占领土地上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望。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实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失控的深刻忧虑。中东地区是全球能源的枢纽,也是重要的贸易通道,任何动荡都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中东有着大量的能源合作项目、贸易往来以及广泛的侨民网络。加沙冲突的延续,可能不仅会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增加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还可能影响中国在中东的企业和公民安全。这是中国海外利益受波及的首个层面。
此外,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僵持,则关系到“全球产业链与地缘政治的平衡”。亲西方的乌克兰政府已经与俄罗斯展开了超过三年半的对抗,这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导致了数十万人死亡。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也是许多工业零部件的供应地。长期战争使得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工业供应链出现断裂,这自然影响到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和制造业大国。
例如,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和葵花籽油数量减少,而依赖乌克兰零部件的制造业也面临着生产压力。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战事背后的大国博弈,可能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进而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环境,这是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你或许会问,这些冲突离我们很远,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吗?
其实不然。当加沙冲突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时,我们去加油时可能会发现油价小幅上涨;当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阻时,超市里某些食品的价格可能也会有所变化;而全球产业链因战争而断裂时,我们购买的进口商品可能会出现缺货或延迟交货。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其实正是中国海外利益与全球局势息息相关的体现。
意大利的停火提案能否落地,是否能够为全球带来和平曙光?以色列与哈马斯的会谈能否取得突破?乌克兰战争是否能迎来和平的曙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冲突地区人民的命运,也与中国乃至全球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场冲突是孤立的,和平从来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球共同守护的公共产品。
当我们关注加沙的六万七千名遇难者,关注乌克兰的战火时,本质上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海外利益,关注一个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全球环境。这或许就是这场远在千里之外的冲突,给我们带来的最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