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各类银行类App不断涌现,不过近年来,多家银行开始“化零为整”,信用卡App正渐次退场。
9月28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已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缤纷生活”App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
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银行关停了旗下部分手机App,主要涉及信用卡App、直销银行App、生活类App等。为何银行要关停这些App?
多家银行App“瘦身”
苹果手机应用商城显示,“缤纷生活”App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客户端,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积分及分期商城、商户优惠、活动资讯等内容。
此前,关停信用卡App的银行大多是城商行、股份行,如今国有行也开始采取这一方式。
截至发稿时,打开该App后,会弹窗显示前述迁移公告。公告指出,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
来源:缤纷生活App
今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将旗下“凤凰信用卡”App的业务功能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原App关停。江西银行旗下“惠享精彩”App也于3月31日在各大应用商城下线,将相关功能迁移至江西银行App信用卡板块内。此前,渤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等银行的信用卡App已在2024年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手机银行。
除了信用卡类App,还有部分直销银行App也陆续关停。10月10日,北京银行公告称,因直销银行业务调整,其直销银行App、直销银行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原直销银行相关业务已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手机银行。
今年1至9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发布3期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其中晋商银行的“晋商直销银行”App、青海银行的“青行直销”App等均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另外,一些银行的企业银行App、生活类App也申请注销备案,比如四川银行的“四川银行企业银行”App、常熟银行的“常熟生活”App、苏州银行的“苏心生活”App等。
应注重App运营和客户体验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中强调,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836家机构的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2346家机构完成关联备案。2025年1月至6月,新增备案App 66款,备案App注销75款。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分析称,在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初期,对线上业务普遍比较重视,纷纷将线下业务向线上迁移。手机App是银行线上移动端的重要入口,银行也由此出现了“一拥而上”的倾向。
多个App也有其优势,就是聚焦特定客户群体,可能在专业化上做得更好,也能鼓励内部适当的竞争。但由此也带来客户体验不好、内部重复建设等弊端。
艾瑞咨询8月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间中国手机银行App用户粘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70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
“这表明手机银行App作为银行用户触达和互动的核心渠道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传统的银行App功能和服务模式已难以维持用户的高频次、长时间使用。
被关停或整合是大势所趋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直销银行逐渐失去优势,同时面临着产品与渠道同质化、风控制度存在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直销银行长期发展。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直销银行大都依托于母行体系,客户拓展能力也并未得到升级,发展过程中地位逐渐式微,加上和手机银行App功能高度重合,被关停或整合是大势所趋。
“可以在诸如客服、设计排版、功能设置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度。”苏筱芮建议,直销银行还要做好内容、要有差异性,通过交叉营销,将流量变现,实现盈利;设置合理的用户等级体系和激励措施以提升用户黏性等。同时,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母行资源,找准定位,与母行产生协同作用;另一方面,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与产品开发,形成错位竞争。
前述银行业内人士也提及,依托于母行的直销银行主要采取银行内部部门的发展模式,另一类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模式或许能成为直销银行的转型方向。例如,中信银行与百度发起设立的百信银行、邮储银行设立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
从经营情况来看,两家银行表现较好。百信银行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净收入45.34亿元,同比增长14.27%;净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超30%。2023年,邮惠万家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51%。
“直销银行业务也并非银行的必选项。”苏筱芮认为,在手机银行深化发展的背景下,银行机构需要衡量投入产出比,若直销银行业务继续不达预期可选择放弃,将更多资源精力集中在现有主业上。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自中新经纬、新华网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广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