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情绪反转。 周五A股收盘后,海外交易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快速拉升,最终收涨0.97%,恒生指数期货更是大涨2.53%。 与此同时,纽约黄金期货在创出新高后急速回落,日内跌幅一度扩大至2.5%,最终收跌0.85%。 这种“A50与港股期货反弹、黄金避险属性暂歇”的组合,让投资者对下周A股开盘充满期待。
A50指数期货包含A股市场中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其夜盘表现常被视为次日A股走势的先行指标。 本次A50期货的反弹,与周五亚太市场普跌、美股中概股大幅下挫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有分析认为,这种反差可能意味着周五A股的下跌存在“假摔”成分,部分恐慌盘在周末前过度反应了外部风险。
黄金的急跌则从侧面反映了避险情绪的降温。 纽约金价在冲高回落后,与原油的探底回升形成反差。 通常,黄金与股市呈现“跷跷板效应”,但此次黄金回调的同时,风险资产反而获得资金回流,说明市场对短期局势的担忧有所缓解。
回顾周五A股的表现,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业板重挫4.55%,科创50指数跌幅高达5.61。 表面看,下跌源于外部环境扰动: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美股科技股暴跌,中概股集体受挫,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大跌6.1%。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A股自身结构的脆弱性。
科技板块成为下跌重灾区。 中芯国际因静态市盈率超过300倍,被多家券商将两融折算率调降至零,导致融资盘被迫平仓。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佰维存储、寒武纪等高估值科技股上。 此外,产业资本减持压力加剧市场抛售:新易盛董事长拟套现37.49亿元,东方财富等公司大股东也公布减持计划。 这些动作削弱了市场持股信心。
板块间的“冰火两重天”同样值得关注。 周五尽管指数大跌,但上涨个股数量多于下跌个股,金融、煤炭等低估值板块逆势护盘。 这说明资金正从高估值科技股向低位资产迁移,市场风格可能出现短期切换。
港股作为A股的“风向标”,其近期走势对A股影响显著。 恒生指数此前连续五日下跌,恒生科技指数单周跌幅达5.48%,但周五期货的强势反弹预示短期情绪修复。 港股与A股的联动性源于三方面:一是重叠的上市企业(如腾讯、阿里等);二是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年内净买入超1万亿港元);三是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偏好。 若周一港股大幅高开,A股很可能被带动走强。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近期呈现“新经济主导”特征。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成为资金追逐焦点,美图公司年内涨幅超239%,三生制药涨逾424%。 这种结构性行情与A股的科技牛市形成呼应,但港股更早经历调整,其企稳对A股有参考意义。
尽管外部风险扰动市场,但国内政策与资金面提供了支撑。 中央汇金公司近期增持ETF释放维稳信号,类平准基金的存在抑制了市场深度下跌的空间。 同时,9月A股新开户294万户,同比增61%,说明增量资金仍在入场。 这些因素使得市场难以出现系统性下跌,反而为反弹创造了条件。
行业政策亦带来分化效应。 商务部对稀土、锂电池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短期压制了锂电池板块,但长期利好半导体国产替代。 即将举办的“湾芯展”则可能点燃光刻机、芯片设备的投资热情。 政策的多空交织,促使资金从单一赛道转向多元布局。
面对市场波动,投资者策略呈现明显分歧。 部分短线交易者因周五下跌而减仓,担心贸易摩擦升级;但长期定投者则视调整为契机,继续按计划布局。 满仓者更关注持仓结构,倾向于将科技股切换至银行、红利等低估值板块。
历史经验显示,牛市中的急跌往往伴随快速反弹。 4月7日A股因关税战大跌后,指数在政策助力下迅速修复并创出新高。 当前市场在3900点附近震荡,估值压力小于当时,资金护盘意愿更强。 若周末无新增利空,周一高开概率显著提升。
市场的每一次剧烈波动都在考验投资者的认知框架。 周五的下跌是风险释放,还是趋势转折?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