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白宫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巴基斯坦陆军元帅阿西姆·穆尼尔向美国总统特朗普送去了一批稀土矿物样品。这看似不大的一件事,却透露出许多深层次的信息。要知道,巴基斯坦拥有价值约8万亿美元的矿产和黄金资源,而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向巴基斯坦的矿产行业投资,甚至包括巴里克黄金项目在内的合作选项。
常有人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常称巴基斯坦为“巴铁”,认为两国关系铁得很深,但实际上,巴基斯坦既从中国购买武器装备,又向美国提供稀土矿石,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不难理解。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看利益,哪怕是和“巴铁”这样的伙伴,也不例外。
看看历史就知道,曾经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但后来也能翻脸;中国与越南曾是“同志加兄弟”,但也有过摩擦;对朝鲜的支持,大家也都看得出来,但近年来双方更多的是在利益层面找平衡。甚至像坦桑尼亚这样的国家,也不是单靠情谊就能维持两国关系的。
回顾过去,中国曾大力援助坦桑尼亚,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帮助建成了坦赞铁路。那时中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许多人在当地牺牲,两国关系一度被称为“全天候友好”。然而,随着坦桑尼亚开始在矿产开发和港口建设等领域引入欧洲和土耳其的企业,中国企业的合作条件逐渐变得更加苛刻。例如,在某铜矿项目中,原本倾向于中国企业的合作,最后因为欧洲企业承诺更高的投资回报而改变。坦桑尼亚并不是“忘恩负义”,而是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美国与其盟友虽然不缺稀土矿石,但缺乏完善的稀土产业链和提纯工艺。巴基斯坦陆军元帅为特朗普带来稀土矿石的举动,显然引发了一些猜测。有声音担心,巴基斯坦的军工技术是否会通过军方流入美国,这样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毕竟,一旦核心技术外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当然,巴基斯坦是一个独立国家,它有权制定自己的政策,这本身并不奇怪。我们中国也很清楚该防范的地方,绝不会轻易出售歼35,只会出售歼10C,毕竟在核心技术上必须要谨慎。
实际上,巴基斯坦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历史渊源。几十年前,在中美破冰时,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就是巴基斯坦的帮助下实现的。所以,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并不算意外。甚至有观点认为,借助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印度和美国的亲密关系,对中国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毕竟,印度才是中国的主要对手,如果美印关系下滑,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中国的关系不会太差。虽然巴基斯坦与美国交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会疏远。我们需要理解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但理解不等于放松警惕。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合作开发矿产资源的机会并不多。首先,中国自己矿产资源丰富,不必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开发;其次,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大多集中在偏远地区,如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电力和交通条件差,开发成本很高,回收周期也长。这些因素让中国企业在投资时十分谨慎。
但巴基斯坦的资源如此丰富,如果中国企业不愿意出价或承担较高的前期投入,美国则可能愿意出高价,并在项目中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巴基斯坦为了发展,选择价格更高的一方,这也是任何国家都会做出的理性决策。这种情况虽然不能怪巴基斯坦,但也提醒我们必须保持警觉。
无论与“巴铁”有多亲密,我们必须守住自己的底线,特别是在稀土冶炼和提纯等核心技术方面,不能有丝毫松懈。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核心技术外流,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国家之间的关系本就不是单靠“感情”维持的,一旦需求变化,关系自然也会发生调整。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合作时准确计算利益,规避风险,不放过任何机会。这样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能稳固自己的立场。
总而言之,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往始终是利益驱动的,感情只是辅助因素。保持警觉、守住自己的核心利益,远比单纯依赖“兄弟情”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