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武汉企业联合会、武汉企业家协会联合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5武汉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分析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被视作观察武汉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最新数据显示,武汉百强企业的资产总额已达到6.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本次榜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发生在企业所有制结构上。 民营企业入围数量达到50家,在综合百强中占据一半席位,数量上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48家,其他类型企业2家)。 尤其在新入围的15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强势占据13席,展现出充沛的活力。
不过,榜单前20名企业的格局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国有企业在这里占据了70%的席位,表明其在关键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依然突出。 省市属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和合并重组,释放出发展活力,在稳经济、促升级、保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的规模能级持续稳固。 2025年武汉企业百强的入围营收门槛为47.38亿元,较上年略有提高。 营收达到“千亿级”的企业有8家,数量与上届持平;“百亿级”企业则从53家增至56家,增加了3家。
这些百亿级以上企业的营收总额接近3万亿元,占据了综合百强企业总营收的九成以上,头部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企业效益也同步提升。 综合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699.57亿元,其中有83家企业实现盈利,46家企业实现利润正增长,18家企业的利润增幅超过了20%。
有60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增长,特别是在“光芯屏端网”、商贸物流等领域以及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增长较快。
创新驱动发展的趋势在榜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2025武汉企业综合百强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达74家,研发经费总额为604.24亿元。
其中有47家企业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投入,24家企业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了3%。
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尤为积极,其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54.26%,远超其营收和利润的增幅。 专利方面,百强企业拥有专利授权总量近1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大幅度提升了8.45个百分点。
武汉企业“出海”的步伐在2025年明显加快。 综合百强中,有海外收入的企业达到40家,较上届增加了7家;这些企业的海外营收总额高达1892.24亿元,同比增长57.76%。
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武汉百强企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服务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而建筑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这种变化反映了武汉城市产业正在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与价值驱动型”转变。
具体到企业排名,中建三局连续第二年位居2025武汉企业综合百强榜首。 作为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
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骨干子企业,中建三局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全国首个行业全覆盖房建总承包特级企业。 2024年,其合同总额首次迈上万亿平台。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综合百强第二,同时蝉联“2025武汉制造业企业100强”第一。
2024年,东风公司上市了7款全新、2款改款新能源自主乘用车车型和7款新能源商用车车型。 全年累计销售汽车24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86万辆,同比大涨64.4%;自主品牌销售137万辆,自主新能源车销量达到81万辆,同比增长122.5%。
卓尔智联集团有限公司首次以独立主体申报,即以1623.59亿元的营收位列综合百强第三,同时夺得“2025武汉服务业企业100强”第一。
该公司是卓尔控股的核心企业,也是武汉第一大民营企业,聚焦商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业。
武汉金控在本届榜单中上升2个名次,排在第八位,取代中铁十一局,跻身“千亿营收俱乐部”。
去年实现营收1061.88亿元,同比大涨31.5%,成为首家营收突破千亿元的市属国企。 该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湖北省内首家挂牌的金融控股集团。 截至2025年8月,其资产总额达到2908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3000亿元。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排在百强前列的其余企业还包括中国宝武武汉总部、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1518.10亿元)、葛洲坝集团、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208.85亿元)等。 这些企业与上述领军者共同构成了武汉经济的“航母舰队”。
企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科技研发上,也体现在商业模式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