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22日讯(记者 屠俊)持续火爆的BD合作交易金额被刷新,10月22日,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宣布达成114亿美元战略合作。根据协议,信达生物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包括通过战略股权投资获得的1亿美元。信达生物还有权获得合计最高达102亿美元的潜在开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该笔交易引发业内关注不仅因为其高额首付,此外还涉及溢价股权投资和高比例分成。公告中显示,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每股认购价格为112.56港元,较信达生物过去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
此外,与目前多数BD交易中,国内企业将产品的海外市场权益对外授权给交易对手不同,公告显示,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此次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新一代IO基石疗法IBI363(PD-1/IL-2α-bias),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
作为此次交易中最重要也是最被市场看好的IBI363,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分成可能比此次交易中首付款等更具有看点。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 IBI363,并按照40/60比例(信达生物/武田制药)分担开发成本;双方将在美国共同商业化IBI363,并按照40/60 比例(信达生物/武田制药)分配美国市场利润或损失。武田制药将在共同治理和协同一致的开发计划下主导共同开发及共同商业化的相关工作。此外,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IBI363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的商业化权益。武田制药将拥有在大中华区以外供应IBI363的全球生产权, 并与信达生物共同享有在美国市场商业化供应的独家权利。武田制药需向信达生物就大中华区以外市场支付潜在的研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并按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净销售额的比例支付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梯度销售分成。
IBI363 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也是首个进入III期的PD-1/IL-2α双抗。既覆盖肺癌、肠癌等500亿美元规模的PD-1基本盘,又解决了现有PD-1的核心痛点:对PD-1治疗失败的耐药患者仍有明确疗效,对应增量市场超百亿美元;同时在“冷肿瘤”(如胰腺癌、肝癌)中打破免疫治疗“无效”困境,有望拓宽免疫疗法适用边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交易不同,此次BD交易涉及的不是单款药品的对外授权,除了IBI363还涉及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权益和一款早期产品(处于I期临床阶段)IBI300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IBI34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型靶向CLDN18.2的拓扑异构酶1(TOPO1)抑制剂类ADC,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授予武田制药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武田制药将重点拓展IBI343的全球开发至一线胃癌与一线胰腺癌治疗领域。
Claudin 18.2是胃癌等实体瘤的重要治疗靶点,不过,CLDN18.2 ADC竞争也颇为激烈,目前该赛道已完成多笔BD交易。2022年7月,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协议,将Claudin 18.2 ADC药物SKB315的全球权益独家许可给默沙东,交易金额为9.36亿美元。2025年5月30日,信诺维将其开发的CLDN18.2靶向ADC药物XNW27011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利授予安斯泰来。此次交易包括1.3亿美元的首付款、最高7000万美元的近期付款,以及总额可达13.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上一篇:超120亿,跑了!
下一篇:基金调整风险等级,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