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公布“全球贸易报告”了——在货物贸易方面:由于上半年的抢出口激励,预计2025年的全球贸易量能增长2.4%,但2026年的增长预期却被大幅下调至0.5%,反映出对未来贸易环境的担忧。
然而,本文的重点是“服务贸易”
在全球货物贸易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却展现出“相对”更强的韧性——预计2025年的全球服务出口增长率为4.6%,2026年即使存在着较大压力,但依然可保持4.4%的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服务贸易出口前十强的国家表现尤为引人关注,以2024年为例:美国出口的服务总金额扩张至11220亿美元,再度领跑世界。进口了8150亿美元的服务,顺差金额高达3070亿美元。
不知道特朗普看到这个数字后,会有什么感想?按他的逻辑,这是美国在“占整个世界的便宜”——服务出口涵盖金融、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应该要给自己加“出口关税”了吧。
排在美国后面的是英国,出口6450亿美元的服务;第三名是爱尔兰,出口5190亿美元服务;德国第四,服务出口4660亿美元;我国排在第五的位置,服务出口4440亿美元,但进口了6080亿美元,逆差超过1600亿美元。
法国第六,出口3980亿美元;新加坡第七,出口3950亿美元;印度第八,出口3740亿美元,进口2680亿美元——印度出口的服务金额虽低于中国,但进口更少,反而实现了106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
看出口服务金额的高低,排在印度后面的是:荷兰、日本、西班牙、瑞士、阿联酋、卢森堡、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韩国、丹麦、波兰……
在服务贸易十强中,爱尔兰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这个人口仅约500万的小型国家能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榜上跻身前三,背后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探究——爱尔兰的经济转型堪称典范,从传统农牧业为主的经济体,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大力发展软件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以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大量海外高新技术投资。如今,爱尔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和IT服务出口国,全球最大的10家制药企业有9家在爱尔兰设公司,包括辉瑞、强生、罗氏等业界巨头。
以苹果公司在爱尔兰的运营模式为例,可以清晰看到爱尔兰服务出口的强大竞争力。这一机制始于iPhone在中国的组装完成——在郑州的富士康工厂,新生产的iPhone被运送到距离工厂几百米的海关设施,这里位于一个保税区内。
在这里,富士康会将iPhone成品“低价”卖给苹果位于爱尔兰的公司,后者通过增值服务——包括品牌、软件、专利授权等,将手机价格翻倍后,再将它们卖给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
为什么不直接从中国的工厂拿货,然后运输到美国呢?原因是:爱尔兰在税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将在美国开发的知识产权和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的特许权卖给爱尔兰子公司,苹果成功地将大部分海外收入转移到爱尔兰。
苹果还运用了著名的“双层爱尔兰加荷兰三明治”避税策略,通过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和一家荷兰子公司之间进行利润转移,大幅降低了整体税负。凭借这些机制,苹果在爱尔兰的报告销售额高达1190亿欧元,使苹果成为爱尔兰最大的公司。
这种运作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爱尔兰友好的税收政策和欧盟内部自由流动的优势。苹果公司将它的知识产权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爱尔兰子公司,使得从其他国家销售中产生的利润可以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形式流入爱尔兰。
这些无形资产的利润在爱尔兰只需缴纳很低、很低的企业所得税,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若美国的经销商选择直接从中国的工厂拿货,就意味着:苹果公司需要给美国政府缴纳高额的税收。选择爱尔兰,则可避税。
除了税收优势,爱尔兰还拥有其他吸引跨国公司的条件。作为欧盟成员国,爱尔兰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进入欧盟5亿消费者市场的跳板;爱尔兰拥有高素质、多语言的年轻人才,其教育体系特别注重培养科技和商业人才;爱尔兰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亲商的政策导向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可靠的运营保障。
在数字经济时代,爱尔兰还成功抓住了数字化服务的机遇
根据世贸组织报告,数字交付服务是全球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25年预计增长6.1%。爱尔兰凭借在计算机服务、云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优势,成为这一趋势的主要受益者。
都柏林码头区被称为“欧洲硅谷”,这里聚集了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这些公司的欧洲总部均设在爱尔兰,极大地推动了爱尔兰的服务出口。换言之,美国的服务出口,远比1.12万亿美元更高。
爱尔兰的成功不仅仅是个案,更代表着全球贸易从“硬制造”向“软服务”转型的大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革新,那些能迅速适应这一变革的小国,可能将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中赢得超乎想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