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多还款要受到限制了。近期,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进一步加强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管控措施,除此之外,还从账户监测、额度限制等方面,不断升级信用卡风险防控措施,并引导持卡人合理安排和使用信用卡账户资源。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强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管理,主要是防范信用卡被用于电信诈骗、赌博、洗钱等非法交易。
行业信用卡风险管控举措再升级
近日,王玮在给自己的信用卡还款时,为了防止下一次忘记还款,在原本的欠款金额基础上多还了一些钱,却收到银行关于信用卡溢缴款的短信提醒。“以前偶尔也会这么做,但是银行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看来以后还是要按照信用卡账单还款,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王玮告诉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所谓信用卡溢缴款,是指信用卡持卡人还入资金金额超出账户应还款金额的款项,或账单结清后长期留存于信用卡账户中的闲置资金,常见于误操作还款、重复还款或消费退款等场景。比如,持卡人的信用卡账单显示,需还款金额是1000元,但信用卡持卡人存入2000元,多出来的1000元就是溢缴款。另外,在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消费时若产生退款,在当期账单结清后,仍留在信用卡账户的资金也会成为溢缴款。
日前,建设银行发布《关于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的公告》(下称“公告”)。建设银行在公告中明确,为保障持卡人的用卡权益,建议持卡人使用本人账户按账单或透支金额进行还款。该行将在满足持卡人合理还款需求的前提下,对信用卡设定溢缴款的存入和转出限额,并将结合风险情况对限额实施动态调整。公告同时强调,信用卡仅限本人日常消费使用,须保证交易真实、合规和合法。不得将信用卡出租、出借、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由他人使用;不得利用信用卡接受他人名下来源不明资金,或通过虚假交易、溢缴款转出、取现、现金转出等方式转移信用卡内来源不明资金;不得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行为。
事实上,为了防范信用卡被用于电信诈骗涉案资金流转、洗钱等非法交易,同时引导用户合理安排和使用信用卡账户资源,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民生银行、海南农商银行、齐鲁银行、沧州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发布类似的信用卡溢缴款调整公告,行业信用卡风险管控举措再升级。如民生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请持卡人使用本人账户按账单金额或透支金额还款,避免因超额还款产生溢缴款或非本人还款影响卡片正常使用;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信用卡账户溢缴款及非本人还款监测,对疑似风险账户采取用卡提醒、止付、限制溢缴款存入或非本人还款、延迟入账等管控措施,并结合监管要求及内外部风险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还款背后或有“猫腻”
持卡人为何不能在信用卡上多存钱?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主要是为了避免信用卡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团伙资金流转的工具,致使持卡人卷入电信诈骗、赌博等案件。
近年来,随着储蓄账户管控不断趋严,叠加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反洗钱意识的提高,不法分子利用储蓄卡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难度不断增加,便盯上了信用卡账户。不法分子通常会以较有吸引力的价格租借或收购消费者闲置的信用卡,或以优惠打折为噱头,声称可以低价为持卡人代理还款,从而获得信用卡使用权。其中,高额度信用卡的持卡人,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重点围猎对象,为了打消持卡人在借卡、售卡时的顾虑,不法分子还会准备一系列的标准话术。近期,以办卡名义推广POS机的诈骗案也频频出现,不少银行也针对此类诈骗发布了风险提示。比如,9月18日,贵阳银行发布风险提示,有不法分子冒充该行员工,以“办理大额信用卡”“信用卡提额”等名义推销POS机,通过收取押金实施诈骗,已造成客户资金受损。针对这类风险,贵阳银行明确划定红线:工作人员办理信用卡业务时,不会以搭售POS机为由承诺提额或办卡,更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得到信用卡后,不法分子一般会先将非法所得以还款名义存入目标信用卡,形成溢缴款,再伪装成商户办理供自己使用的POS机,接着以消费的名义,通过POS机刷卡支付的方式,将信用卡中的溢缴款转给由不法分子伪装的“商户”,最终进行提现。如此一来,就利用信用卡消费结算功能,规避了传统转账监管。这种方式通常用来转移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或接收和转移境内外网络赌博资金,将黑钱洗白。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转移电诈资金之外,不法分子也会利用信用卡接收和转移网络赌博资金。通过直接掌握或利用非法支付平台,不法分子将非法获取的信用卡卡号提供给赌博网站用于赌资收款,同样形成信用卡溢缴款,再通过虚假商户POS消费、信用卡取现等方式转移或变现。
持卡人应依法用卡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溢缴款成为洗钱团伙利用的工具,也引发了监管部门与整个行业的高度关注。
早在2022年6月,由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两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持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伪冒欺诈办卡、过度办卡等风险。同时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单机构、清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对套现、盗刷等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拦截机制,对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持续有效防控套现、欺诈风险,防范信用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完整记录、保存信用卡交易等信息,并持续满足我国境内金融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和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要求。
近几年,各大银行早已开始针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管理。早在2023年11月,中国银行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的提示》,2024年3月,建设银行也曾发布《关于调整信用卡人民币溢缴款境外交易额度的公告》,对溢缴款管理进行了一定优化。其后,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均在2024年发布公告,对信用卡溢缴款进行相应管理。
近期,各家银行在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的相关公告中,均对持卡人提出了如下的类似要求:“为保障用户的用卡权益,请妥善保管用户的信用卡和可证明交易用途或交易真实性的有效凭证”“信用卡仅限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不得出租、出借、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由他人使用;不得接收他人名下来源不明资金或通过虚假交易、溢缴款转出、取现等方式转移信用卡内来源不明资金;不得将信用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活动。”
“近年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溢缴款加强管理动作,实际上是强化信用卡账户管理的重要环节,本质上与此前银行清理睡眠账户的措施类似,均是为防范银行卡的潜在风险。”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银行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是对信用卡风险防控的进一步升级,同时可引导持卡人合理安排和使用信用卡账户资源。
对于信用卡持卡人,上述人士也提醒,持卡人应守好依法用卡底线,妥善保管信用卡、借记卡等个人重要支付工具。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可能涉及大额电诈资金转移,持卡人可能会涉及违法犯罪,影响社会信用记录,情节严重者需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珍